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雷竹施肥、覆盖促笋的技术要求和管理措施。本文件适用于四川省内雷竹的栽培管理和促笋丰产技术应用。
Title: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Fertilization and Mulching to Promote Shoot Production and High Yield of Phyllostachys praecox
中国标准分类号:B 61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51/T 2574-2019《雷竹施肥覆盖促笋丰产技术规程》是一项四川省地方标准,旨在规范雷竹的施肥与覆盖技术,促进笋的高产丰收。以下将从该标准的重要条文出发,进行详细解读。
首先,在肥料施用方面,标准明确指出,雷竹的施肥应以有机肥为主,化肥为辅。具体要求是每年每公顷施用腐熟的有机肥不少于30吨,并且在春季和秋季各进行一次追肥。春季追肥时,氮肥的使用量应控制在每公顷150公斤以内,而秋季追肥则需确保磷钾肥的比例适当,以增强竹子的抗寒能力。
其次,关于覆盖技术,标准强调覆盖材料的选择至关重要。推荐使用稻草、谷壳或木屑等天然材料作为覆盖物,厚度应在15至20厘米之间。覆盖时间通常选在冬季来临前,覆盖后要定期检查,保持覆盖层的湿度和温度,必要时可适量浇水以维持适宜的小气候环境。
此外,标准还特别提到病虫害防治的重要性。提倡采用物理方法如灯光诱杀和生物方法如释放天敌来控制病虫害的发生,尽量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以保证产品的质量安全。
最后,对于竹园的管理,标准建议实行轮作制度,合理安排不同区域的施肥和覆盖时间,避免连续在同一块地种植导致土壤养分失衡。同时,定期修剪竹林,清除老弱病残株,有利于提高整体产量和质量。
以上是对DB51/T 2574-2019中几个关键条文的深入解读,希望对从事雷竹栽培的农户有所帮助。通过遵循这些科学合理的管理措施,可以有效提升雷竹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