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石墨烯-碳纳米管复合导电浆料中金属元素含量的测定方法,包括样品处理、仪器设备、分析步骤和结果计算等内容。本文件适用于石墨烯-碳纳米管复合导电浆料中金属元素含量的定量分析。
Title:Determination of Metal Element Content in Graphene-Carbon Nanotube Composite Conductive Slurry - Part 4: Method for Determining Metal Element Content
中国标准分类号:G76
国际标准分类号:71.04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13/T 5025.4-2019《石墨烯-碳纳米管复合导电浆料测定方法 第4部分:金属元素含量》是一项河北省地方标准,规定了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ICP-OES)测定石墨烯-碳纳米管复合导电浆料中金属元素含量的技术要求和操作步骤。以下是该标准的重要条文及其详细解读:
范围
本部分适用于石墨烯-碳纳米管复合导电浆料中金属元素含量的测定。标准明确指出,测定对象包括但不限于铜、铁、镍、铬等金属元素。
规范性引用文件
标准列出了多个相关的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如GB/T 6682关于实验室用水的规定,GB/T 17358关于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仪的要求等。这些引用文件为实验提供了基础技术支持。
方法原理
利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通过雾化器将样品溶液转化为气溶胶,并在高频感应产生的高温等离子体中被激发,产生特征光谱。根据特征光谱强度与金属元素浓度之间的关系来定量分析金属元素含量。
试剂和材料
标准对所使用的试剂提出了严格要求,比如使用优级纯或更高纯度的化学试剂,并且所有试剂均需符合相关国家标准。此外还特别强调了实验用水应达到GB/T 6682规定的三级水标准。
仪器设备
明确规定了所需仪器设备的具体型号及技术参数,例如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的分辨率、灵敏度等指标。同时要求定期校准仪器以确保测量结果准确可靠。
样品制备
样品制备过程是保证检测结果准确性的重要环节之一。标准详细描述了如何取样、称重以及预处理等步骤,确保样品能够均匀地溶解于适当的溶剂中,避免因操作不当导致的数据偏差。
分析步骤
这部分内容涵盖了从开机准备到数据采集整个流程的具体操作指南。包括仪器调试、建立工作曲线、样品进样顺序安排等方面。值得注意的是,在实际操作过程中还需要注意防止交叉污染,比如更换针头或清洗容器等措施。
结果计算与表示
给出了具体的公式用于计算金属元素含量,并规定了结果的有效数字位数。通常情况下,最终报告中的数值保留两位小数即可满足一般需求。
精密度
为了验证方法的重现性和再现性,标准建议在同一实验室内部由不同操作者重复测定多次,并且还应该与其他独立机构进行比对试验。只有当相对标准偏差(RSD)小于某个阈值时才能认为该方法具有良好的精密度。
不确定度评估
考虑到影响测量结果的各种因素,标准鼓励开展不确定度评估工作,以便更好地理解和控制测量误差来源。这一步骤对于提高检测报告的质量非常重要。
以上就是DB13/T 5025.4-2019《石墨烯-碳纳米管复合导电浆料测定方法 第4部分:金属元素含量》中一些关键条款的内容及其详细解释。希望可以帮助大家更深入地理解这项标准的意义和应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