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种猪体型外貌鉴定的术语和定义、鉴定内容、鉴定方法及结果评定。本文件适用于河北省内种猪体型外貌的鉴定与评价。
Title: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Identification of Body Type and Appearance of Breeding Pigs
中国标准分类号:B 61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13/T 2989-2019种猪体型外貌鉴定技术规程》是一项针对河北省地方标准的技术规范,旨在通过科学的评估方法提升种猪质量。以下将对规程中的关键内容进行深度解读。
一、术语和定义部分
规程明确指出种猪体型外貌鉴定是指依据特定标准对种猪的形态特征、结构比例等进行评价的过程。这一定义强调了鉴定工作的专业性和客观性,为后续的具体操作提供了理论基础。
二、鉴定程序与方法
规程详细规定了鉴定前准备、现场鉴定以及结果记录三个阶段的工作流程。在准备阶段,要求检查所需工具设备是否齐全且功能正常;现场鉴定时需按照规定的顺序逐项打分并拍照留证;最后由专家组综合评定出具报告。这些步骤确保了鉴定过程的严谨性和可追溯性。
三、评分标准详解
对于头部、颈部、躯干、四肢及整体外观等多个部位设置了具体的评分细则。例如,头部要求轮廓清晰、鼻梁平直,每项满分均为5分,若出现明显缺陷则相应扣分。此外还特别提到公母猪因生理差异在某些项目上应采用不同标准考量。
四、特殊情况处理
当遇到极端天气条件或特殊健康状况下的个体时,规程建议适当调整评分权重,并鼓励记录详细情况以供参考。这体现了规程的人性化设计,有助于维护公平公正的同时也能照顾到实际情况。
五、档案管理要求
所有参与鉴定的资料都必须妥善保存至少五年以上,包括但不限于原始记录表、影像资料以及最终评定结果等。此举不仅便于日后查阅核实,也为后续研究积累了宝贵的数据资源。
综上所述,《DB13/T 2989-2019种猪体型外貌鉴定技术规程》从多个维度规范了种猪鉴定工作,其科学合理的框架体系值得借鉴推广。通过严格执行该规程,可以有效提高河北省乃至全国范围内优质种猪群体的整体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