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榆耳生产的术语和定义、产地环境、栽培技术、病虫害防治、采收与加工、生产记录等内容。本文件适用于榆耳的安全生产和技术管理。
Title: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Safe Production of Auricularia auricula-judae
中国标准分类号:B 46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01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22/T 1152-2019《榆耳安全生产技术规程》是一项专门针对榆耳生产过程中的安全问题制定的技术规范。以下是对该标准中一些关键条款的详细解读:
1. 范围与适用对象
- 本标准适用于吉林省范围内从事榆耳栽培、加工及销售的企业和个人。明确了标准的地域性和行业覆盖范围,确保了执行的一致性。
2. 术语和定义
- 标准对“榆耳”、“栽培基质”等专业术语进行了明确界定。例如,“榆耳”被定义为以榆树为主要培养材料的人工培育食用菌,这一定义有助于统一行业内对于产品的认知。
3. 环境要求
- 强调了栽培场所应远离污染源,如工业区、垃圾处理场等,并要求保持良好的通风条件。同时规定了温度、湿度等环境参数的具体数值范围,为榆耳提供了适宜的成长环境。
4. 原材料管理
- 对于栽培所使用的原材料提出了严格的质量控制要求。包括但不限于原料来源需经过检验检疫合格;避免使用含有重金属或其他有害物质的原料;并且要定期检测原料的pH值、含水量等指标。
5. 种植过程的安全措施
- 在播种阶段,要求操作人员穿戴防护服并遵循无菌操作流程;在日常管理过程中,则需定时检查培养室内的温湿度情况,一旦发现异常立即采取相应措施。
- 对于病虫害防治,提倡采用生物方法优先于化学农药,若必须使用农药时也必须严格按照说明书剂量施用,并且收获前一段时间内不得喷洒任何药物。
6. 产品采收与包装
- 规定了不同生长周期下最佳采摘时间,确保产品质量的同时减少资源浪费。另外,在包装环节强调了清洁卫生的重要性,所有接触食品的产品均需符合国家相关食品安全标准。
7. 废弃物处理
- 提出了合理处置废料的方法,比如将废弃的培养袋集中回收再利用或进行堆肥处理,从而降低环境污染风险。
通过以上内容可以看出,《榆耳安全生产技术规程》不仅涵盖了从田间到餐桌全过程的安全管理要点,还特别注重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原则的应用。这为提高吉林省榆耳产业的整体水平奠定了坚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