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高原湖泊流域城市河道初期雨水拦截的技术要求、设施设计、运行管理及维护等内容。本文件适用于云南省高原湖泊流域内城市河道初期雨水的拦截与处理。
Title: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 Intercepting Initial Rainwater in Urban Rivers of Plateau Lakes
中国标准分类号:Z75
国际标准分类号:13.060.25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53/T 950-2019《高原湖泊城市河道初期雨水拦截技术规范》是一项针对高原地区特定生态环境条件制定的技术标准,旨在通过科学合理的措施减少初期雨水对高原湖泊及城市河道的污染。以下将选取部分关键条款进行详细解读。
术语和定义
标准中明确了一系列专业术语如“初期雨水”、“截污设施”等,这些定义为后续工作的开展提供了统一的语言基础。例如,“初期雨水”被定义为降雨开始后最初的15分钟至30分钟内的降水,这一时间段内污染物浓度较高,对环境影响较大。
设计原则
设计时应遵循生态优先、因地制宜的原则。在高原地区,由于特殊的地理环境,需要特别注意保护当地的生态系统,避免因工程建设造成不必要的破坏。同时,设计方案要充分考虑当地的气候特点、地形地貌等因素,确保措施的有效性和经济性。
截污设施设置
对于截污设施的设计与安装,标准提出了具体要求。例如,要求截污管渠的设计流量应根据当地降雨强度、汇水面积等因素计算确定,并且建议采用透水铺装材料以增加雨水渗透量,减少地表径流。此外,还强调了定期维护的重要性,确保设施长期稳定运行。
植被缓冲带建设
植被缓冲带是控制面源污染的重要手段之一。标准指出,在城市河道两岸应设置宽度不少于5米的植被缓冲带,植物种类选择需兼顾美观性和功能性,既能有效吸附污染物又能美化环境。同时,还需建立相应的管理制度,防止人为活动破坏植被。
监测与评估
为了验证拦截技术的实际效果,标准要求建立完善的监测体系。包括但不限于水质监测、水量统计等方面。通过对数据的持续收集与分析,可以及时发现并解决问题,不断优化改进措施。另外,还鼓励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提高管理水平。
以上是对DB53/T 950-2019部分内容的重点解读,希望能帮助相关人员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该标准,共同促进高原湖泊及其周边环境的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