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建筑物防雷装置设计技术评价的基本要求、评价内容、评价方法和评价报告。本文件适用于福建省内新建、改建、扩建建筑物的防雷装置设计技术评价。
Title:Technical Evaluation Specification for Lightning Protection Installation Design of Buildings
中国标准分类号:P61
国际标准分类号:13.26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35/T 1184-2019《建筑物防雷装置设计技术评价规范》是由福建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的地方标准,该标准对建筑物防雷装置的设计提出了具体的技术要求和评价方法。以下将从几个重要条文出发,对其进行详细解读。
第4.1条 防雷分类
本条款明确了建筑物的防雷分类依据,分为第一类、第二类和第三类防雷建筑物。例如,第一类防雷建筑物主要指制造、使用或储存大量爆炸性物质的建筑物以及具有重大政治意义的建筑物等。对于这类建筑,其防雷设计需满足更高的防护等级,包括更严格的接地电阻要求及更为密集的接闪器布置。此规定旨在确保高风险建筑物的安全性,避免因雷击引发严重事故。
第6.2条 接地装置
关于接地装置的设计,标准强调了接地电阻值的要求。具体而言,对于不同类型的防雷建筑物,其接地电阻值有不同的上限限制。如第一类防雷建筑物的接地电阻值不应大于10欧姆,而其他两类则可适当放宽至30欧姆或更大值。此外,还应考虑土壤电阻率的影响,并采取措施降低接地电阻,比如增加垂直接地体数量或者采用降阻剂等手段。这些措施有助于提高整个防雷系统的可靠性与有效性。
第7.1条 接闪器
接闪器是防雷系统中直接接受雷电流的部分,因此对其材料选择、安装位置等方面有着严格的规定。根据标准要求,接闪器可以选用避雷针、避雷带或避雷网等形式,并且需要保证足够的覆盖范围以保护所有被保护对象。同时,在安装过程中要注意避开易燃易爆区域,并确保接闪器之间的连接牢固可靠。另外,还需定期检查接闪器的状态,及时更换损坏部件,以维持良好的工作性能。
第8.3条 等电位连接
为了防止雷电流通过建筑物内部形成电位差而导致设备损坏或人员伤亡,必须实施有效的等电位连接措施。按照标准规定,应在建筑物内设置主等电位联结母线,并将各种金属管道、电缆屏蔽层以及电气装置等导电部分均接到该母线上。这样做不仅能够减少雷电流引起的电压波动,还能增强整体防雷效果。需要注意的是,在执行等电位连接时要遵循就近原则,尽量缩短导线长度,减少接触电阻。
以上是对DB35/T 1184-2019中部分内容的简要分析,希望对理解和应用该标准有所帮助。在实际操作中,还需结合具体项目特点灵活运用相关规定,确保最终设计方案既符合规范又能满足实际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