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平菇菌棒生产的术语和定义、生产环境要求、原料选择与处理、菌种选择、菌棒制作、灭菌、接种、培养管理、出菇管理和质量要求。本文件适用于平菇菌棒的生产和管理。
Title: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Production of Pleurotus Ostreatus Logs
中国标准分类号:B 31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平菇菌棒生产技术规程(DB52/T 1439-2019)是贵州省地方标准,用于指导平菇菌棒的生产。以下为重要条文的详细解读:
一、环境要求
1. 生产场地应选择地势平坦、排水良好、交通便利的地方,远离污染源。
2. 温度控制在15℃至28℃之间,湿度保持在60%至75%范围内。
二、原材料选择与处理
1. 木屑:选用新鲜无霉变的阔叶树木屑,含水量控制在50%-60%。
2. 玉米芯:需粉碎成直径不超过2cm的小块,确保充分发酵。
3. 其他辅料如麸皮、石灰等也需符合相关质量标准,并按比例混合均匀。
三、装袋与灭菌
1. 装袋时要保证松紧适度,避免过紧导致透气性差影响菌丝生长。
2. 高压蒸汽灭菌时间为2小时以上,温度达到121℃,以彻底杀灭病原微生物。
四、接种与培养
1. 接种应在无菌条件下操作,接种量约为每袋100g左右。
2. 培养室温度维持在20℃-25℃,空气相对湿度保持在85%-90%,并定期通风换气。
五、出菇管理
1. 当菌丝长满整个菌棒后可转入出菇阶段,此时需降低温度至12℃-18℃,增加光照时间至每天8小时以上。
2. 控制空气相对湿度在85%-95%之间,同时注意防止积水造成烂菇现象发生。
六、采收
1. 平菇子实体完全展开但尚未开伞时即可采收,这样可以保证最佳口感和营养价值。
2. 采摘时用手轻轻扭动拔起,避免损伤周围未成熟的菇体。
以上内容是对DB52/T 1439-2019中关键部分进行了提炼与说明,希望对从事平菇栽培工作的朋友们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