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建设项目节地评价的术语和定义、基本原则、评价程序、评价内容及方法、评价报告编制要求。本文件适用于安徽省行政区域内各类建设项目的节地评价工作。
Title:Code for Land-saving Evaluation of Construction Projects
中国标准分类号:P52
国际标准分类号:13.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建设项目节地评价规程》(DB34/T 3103-2018)是安徽省地方标准,旨在规范和指导建设项目节地评价工作。以下选取了几个关键条款进行详细解读:
一、适用范围
该标准适用于安徽省行政区域内新建、改建、扩建的工业、交通、能源、水利等建设项目的节地评价工作。这明确了标准的地域性和行业覆盖范围,确保了评价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二、术语和定义
标准对“节地评价”、“土地利用效率”等核心概念进行了明确界定。例如,“节地评价”是指通过科学合理的分析方法,评估建设项目用地规模合理性及节约集约用地水平的过程。这一定义为后续评价工作的开展提供了理论基础。
三、基本要求
建设项目节地评价应遵循依法依规、科学合理、节约集约的原则。评价工作应当依据国家和地方有关法律法规、政策文件以及相关技术标准进行。同时,评价报告需真实反映项目建设用地情况,并提出切实可行的优化建议。
四、评价内容
主要包括项目建设用地规模合理性分析、土地利用强度分析、节地措施可行性论证等内容。其中,建设用地规模合理性分析需要结合项目性质、规模、工艺流程等因素综合考量;土地利用强度分析则关注建筑密度、容积率等指标是否达到节约集约用地的要求。
五、评价方法
推荐采用对比法、因素分析法等多种方法相结合的方式开展评价。对比法可将拟建项目与类似已建成项目进行横向比较;因素分析法则需全面考虑影响节地效果的各种因素,并给予相应权重赋值。
六、评价结论
评价结论应包括总体评价意见、存在问题及改进建议三个部分。对于不符合节地要求的项目,应明确指出具体问题所在,并提出调整方案或替代选址建议。此外,还应对项目实施后可能产生的环境影响作出预测性说明。
七、附录
附录中提供了节地评价报告编制大纲示例及相关参考数据表单,供编制人员参考使用。这些资料有助于提高评价工作的规范性和准确性,同时也便于主管部门审查备案。
以上是对《建设项目节地评价规程》(DB34/T 3103-2018)部分内容的重点解读,希望能帮助相关人员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该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