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钢质模锻汽车转向节的技术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及标志、包装、运输和贮存。本文件适用于汽车用钢质模锻转向节的生产与检验。
Title:Technical Conditions and Testing Methods for Steel Forged Automobile Knuckles
中国标准分类号:T43
国际标准分类号:43.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34/T 3115-2018《钢质模锻汽车转向节技术条件与检测方法》是安徽省地方标准,适用于以模锻工艺生产的汽车转向节。以下是对该标准中一些关键条款的详细解读:
1. 材料要求
标准规定了转向节应采用符合GB/T 699规定的优质碳素结构钢或合金结构钢制造。这一要求确保了材料具有良好的机械性能和加工性能,能够满足转向节在复杂工况下的使用需求。
2. 尺寸公差
转向节的主要尺寸公差需符合图纸设计要求,并且表面粗糙度Ra值不大于6.3μm。这意味着产品不仅需要精确的几何尺寸,还需要具备一定的表面质量,以保证其装配精度和使用寿命。
3. 力学性能
转向节的抗拉强度、屈服强度以及断后伸长率等力学性能指标都有明确的规定。例如,对于某些特定型号的产品,其最低抗拉强度不应低于某一数值。这些指标直接关系到转向节在实际应用中的承载能力和安全性。
4. 热处理要求
标准指出,所有转向节都必须经过适当的热处理过程,如正火或调质处理。这一步骤可以改善材料内部组织结构,提高零件的综合力学性能,同时消除内应力,防止变形。
5. 外观质量
要求产品表面不得有裂纹、折叠、过烧等缺陷。此外,还应避免存在影响使用性能的划痕、压坑等瑕疵。任何不符合外观要求的产品均视为不合格品。
6. 检测方法
包括但不限于超声波探伤、磁粉检验、硬度测试等多种手段来验证产品质量是否达标。其中,超声波探伤用于检查内部是否存在隐匿性缺陷;磁粉检验则用来发现表面细微损伤。
7. 包装运输
明确了包装材料的选择及包装方式,强调要妥善保护成品不受外界环境因素损害。同时,在运输过程中也需采取相应措施避免碰撞损坏。
通过以上内容可以看出,《钢质模锻汽车转向节技术条件与检测方法》从原材料选择到最终交付使用各个环节都做出了严格规范,旨在保障汽车转向节的安全可靠运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