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安徽省降雨量图形产品的配色方案及应用要求,包括颜色分级、表示方法和技术规范等内容。本文件适用于安徽省内气象部门及相关单位在制作和发布降雨量图形产品时的配色设计与标准化处理。
Title:Rainfall Graphic Product Color Scheme - DB34T 3104-2018
中国标准分类号:P57
国际标准分类号:07.06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34/T 3104-2018标准中关于降雨量图形产品的配色方案,主要目的是为了确保图形信息的准确传递和易于理解。以下是对该标准中配色方案的重要条文进行详细解读:
1. 颜色选择原则:标准强调了颜色选择应遵循科学性和实用性原则。这意味着所选颜色不仅需要在视觉上清晰区分不同的降雨量等级,还必须考虑到不同显示器或打印介质对颜色的影响。例如,对于低降雨量区域使用浅绿色,而高降雨量区域则采用深蓝色,这样可以直观地反映出降雨量的变化趋势。
2. 避免色彩盲问题:考虑到部分人群存在色觉障碍的情况,标准建议避免仅依靠颜色来传达信息。因此,在设计时需增加其他标识方式如线条粗细、图案填充等辅助手段,确保所有用户都能准确获取所需信息。比如,在显示暴雨区域的同时,可以通过添加网格线或者特殊符号加以标注。
3. 对比度要求:为了提高可读性,标准规定相邻等级之间的颜色对比度必须达到一定标准。具体而言,当两个相邻区域分别代表不同级别的降雨量时,它们之间的颜色差异应当明显,以便于快速识别边界位置。这有助于使用者迅速掌握特定地点所处的降雨状况。
4. 统一调色板:为保证不同来源发布的降雨量图之间具有良好的一致性,标准推荐采用统一的调色板。这意味着无论哪个机构制作此类产品,都应按照规定的颜色序列来表示从最低到最高级别的降雨量分布情况。这种做法有利于促进信息共享与交流,并减少因个人偏好导致的视觉混乱。
5. 测试与验证:最后,标准还提到在正式应用前应对最终版本进行测试。包括但不限于邀请目标受众参与试用反馈意见,以及利用专业软件模拟各种条件下(如夜间照明不足)的效果表现。只有经过充分验证后才能投入使用,以确保其符合预期目的并满足实际需求。
通过以上解读可以看出,《DB34/T 3104-2018》对降雨量图形产品的配色方案作出了细致且全面的规定,旨在提供既美观又实用的信息展示工具。这对于气象服务行业来说尤为重要,因为它直接影响到了公众对于天气预报的信任程度以及应急响应效率等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