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水稻机械化育插秧技术服务的术语和定义、基本要求、技术流程、质量要求及服务评价。本文件适用于安徽省范围内水稻机械化育插秧技术服务的实施与管理。
Title: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 Mechanized Rice Nursery Raising and Transplanting Service
中国标准分类号:B 61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34/T 3165-2018《水稻机械化育插秧技术服务规范》是由安徽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的一项地方标准,旨在规范水稻机械化育插秧的技术要求和服务流程。以下将对其中的重要条文进行详细解读。
一、育秧前准备
根据标准第4.1条,育秧前应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包括场地选择、种子处理和设备检查等。场地应选择地势平坦、排水良好且远离污染源的地方;种子需经过精选、消毒和浸种处理,以提高发芽率和抗病能力;同时要确保播种机、插秧机等机械设备处于良好工作状态。
二、育秧技术要点
标准第4.2条明确了育秧的具体技术要求。首先,播种量要适中,一般每平方米播种量为300克左右,具体可根据品种特性适当调整。其次,覆土厚度应控制在0.5至1厘米之间,保证种子与土壤接触紧密但不过厚。此外,还需注意保持适宜的温湿度条件,促进秧苗健壮生长。
三、插秧作业规范
第5.1条强调了插秧作业的基本原则。操作人员必须熟悉机器性能,并按照说明书正确操作。插秧深度宜浅不宜深,通常控制在2至3厘米范围内,这样既能保证秧苗稳定又能利于根系发育。另外,在田间行走时要注意避免压伤秧苗或造成漏插现象。
四、田间管理建议
标准还提出了田间管理的相关建议。如及时排除积水防止烂秧死苗;合理施肥灌溉促进秧苗快速返青分蘖;以及加强病虫害监测防治等工作。特别是对于一些常见病害如立枯病、恶苗病等要有针对性地采取预防措施。
五、服务质量保障
最后,第7章特别指出服务提供方应当建立健全服务体系,包括设立咨询热线接受用户反馈意见;定期组织技术人员培训提升服务水平;并承诺售后服务时限及责任追究机制等内容。
通过以上几个方面的详细介绍可以看出,《水稻机械化育插秧技术服务规范》不仅涵盖了从前期准备到后期管理全过程的技术指导,而且也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这对于推动我国农业机械化进程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