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蒙古文档案整理的基本原则、要求和方法。本文件适用于蒙古文档案的收集、整理、保管和利用。
Title:Mongolian Archival Arrangement Specifications
中国标准分类号:K21
国际标准分类号:01.14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15/T 368-2018《蒙古文档案整理规范》是内蒙古自治区制定的一项地方标准,旨在规范蒙古文档案的整理工作。以下将对其中的重要条文进行详细解读。
首先,在档案分类方面,标准规定应按照内容性质和时间顺序进行分类。例如,对于历史文献类档案,应当依据其创作年代排序;而对于政策法规类,则需按颁布时间先后排列。这一要求有助于保持档案资料的时间连贯性和系统性,便于查阅与研究。
其次,在编目环节中强调了对每件档案赋予唯一标识的重要性。每个档案都必须有明确的编号,并且在目录表中清楚地记录下标题、作者、形成日期等基本信息。同时要求编写简短摘要以概括主要内容,这对于提高工作效率具有重要意义。
此外,关于装订形式也有具体指导。建议采用线装或胶装等方式固定文件,确保长期保存的安全性。并且指出,在特殊情况下如果需要电子化处理,则应当保证图像清晰度不低于300dpi,并且所有操作均需留有备份以防丢失。
另外还特别提到保护措施方面的要求,包括避免阳光直射、控制温湿度等环境因素来延长纸质载体寿命;同时也提倡定期检查是否存在虫害等问题并及时采取相应防护手段。
最后,在整个过程中都要注重民族特色文化的体现,比如适当保留原文风格特点而不随意改动文字表达方式等原则贯穿始终。
以上便是对该标准部分核心条款较为详细的分析介绍,希望可以为从事相关工作的人员提供一定参考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