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天然牧草搂草机械作业的技术要求、操作规程及注意事项。本文件适用于使用搂草机械进行天然牧草收集作业的农业生产活动。
Title: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Mechanical Operation of Natural Forage Grass Raking
中国标准分类号:B 61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60.4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15/T 1634-2019《天然牧草搂草机械作业技术规程》是内蒙古自治区发布的关于天然牧草搂草机械作业的技术规范。该标准对搂草机械的作业流程、操作要求、质量控制等方面做出了明确规定,旨在提高牧草搂草作业的质量和效率,保护草原生态环境。
以下是一些重要条文的详细解读:
作业前准备
第5.1条 操作人员应经过专业培训,熟悉搂草机械的结构、性能及安全操作规程。
解读:确保操作人员具备必要的技能和知识,能够正确使用设备,避免因操作不当导致的安全事故或设备损坏。
第5.2条 在作业前应对搂草机械进行全面检查,包括但不限于发动机、传动系统、搂草部件等。
解读:全面检查可以及时发现并排除潜在故障,保证设备在最佳状态下运行,提高作业效率和安全性。
作业过程
第6.1条 搂草机作业时应保持适当的行进速度,一般为每小时4至6公里。
解读:合适的行进速度既能保证搂草效果,又能减少能源消耗,同时避免因速度过快而导致搂草不均匀的问题。
第6.2条 搂草作业过程中需定期清理搂草部件上的杂草和泥土,以保持其工作效率。
解读:定期清理可以防止杂物堆积影响搂草效果,延长设备使用寿命,并确保作业连续性。
质量控制
第7.1条 搂草后的牧草覆盖率应达到85%以上,且草层厚度均匀。
解读:这一指标直接关系到牧草的晾晒效果和后续利用价值,反映了搂草作业的整体水平。
第7.2条 对于特殊地形或特殊气候条件下的搂草作业,可根据实际情况调整搂草参数。
解读:灵活调整参数能够更好地适应不同环境下的需求,提高作业适应性和针对性。
安全与环保
第8.1条 操作人员必须佩戴必要的个人防护装备,如手套、护目镜等。
解读:个人防护措施能有效降低操作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风险,保障人员安全。
第8.2条 作业结束后应及时清理现场,避免残留物对草原造成污染。
解读:环境保护是可持续发展的基础,通过及时清理可以减少对草原生态系统的负面影响。
以上内容是对DB15/T 1634-2019中部分关键条款的具体分析,希望对从事相关工作的人员有所帮助。严格按照标准执行不仅能够提升作业质量,还能促进草原资源的合理利用与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