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细叶百合组织培养的术语和定义、基本要求、外植体选择与消毒、初代培养、继代增殖培养、生根培养、炼苗移栽及档案管理。本文件适用于细叶百合的组织培养生产及其相关技术研究。
Title: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Tissue Culture of Convallaria Resianan
中国标准分类号:B 61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01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15/T 1611-2019《细叶百合组织培养技术规程》是内蒙古自治区制定的一项地方标准,旨在规范细叶百合的组织培养技术操作流程。以下将选取其中的重要条文进行详细解读。
首先,在“范围”部分明确指出本标准适用于以细叶百合鳞茎为外植体的组织培养。这意味着该标准主要针对的是从细叶百合鳞茎出发进行的组织培养工作,而非其他部位如叶片或根部作为外植体的情况。
其次,在“术语和定义”中对关键概念进行了界定。例如,“外植体”被定义为用于植物组织培养的植物材料,这里特指细叶百合鳞茎;而“愈伤组织”则是指在特定条件下由植物细胞分裂形成的无规则生长的薄壁细胞团。这些定义有助于确保在整个组织培养过程中术语的一致性和准确性。
接着,在“材料与设备”章节中强调了实验所需的基本条件。要求使用的玻璃器皿需洁净且无毒,培养基则应严格按照配方配制并经过高压灭菌处理。此外还特别提到培养室温度应控制在20℃至25℃之间,并保持一定的光照强度和时间,这对于保证培养效果至关重要。
在“方法”部分详细描述了具体的步骤。包括外植体的选择与消毒、接种、培养以及继代培养等环节。其中对于消毒剂的选择及使用浓度给出了具体指导,比如推荐采用70%酒精浸泡30秒后再用0.1%升汞溶液处理8-10分钟。同时指出每次操作前后都必须彻底清洗双手并更换手套以防止污染。
最后,“检验规则”明确了如何判断培养是否成功以及结果评价的标准。规定至少需要观察两个独立批次的结果才能得出结论,并且每个批次至少包含三个重复样本。只有当所有样本均表现出预期的良好生长状态时才能判定为合格。
综上所述,《细叶百合组织培养技术规程》通过系统化的流程设计和技术参数设置,为从事相关工作的技术人员提供了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持,促进了细叶百合种质资源保护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