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玉米长势遥感监测的技术要求、数据处理方法、监测指标和成果输出等内容。本文件适用于基于遥感技术对玉米生长状况进行监测的相关工作。
Title: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 Remote Sensing Monitoring of Corn Growth - DB41T 1783-2019
中国标准分类号:B 72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玉米长势遥感监测技术规范》(DB41/T 1783-2019)是河南省地方标准,旨在规范玉米生长过程中使用遥感技术进行监测的方法和技术要求。以下将选取其中的重要条文进行详细解读。
一、适用范围
该标准适用于河南省内采用卫星遥感数据对玉米长势进行动态监测的技术操作。这明确了标准的地域性和作物种类,为具体工作提供了明确的方向。
二、术语和定义
标准中明确了“长势”、“遥感监测”等关键术语的概念。例如,“长势”是指玉米在生长发育过程中的生物量积累情况及健康状况;“遥感监测”则是指利用卫星或航空平台获取的电磁波信息,通过处理分析来评估玉米长势的技术手段。这些定义有助于统一认识,确保各方在同一语境下交流。
三、监测内容与指标
主要监测内容包括玉米的覆盖度、叶面积指数、生物量以及病虫害发生情况等。其中,覆盖度反映的是玉米植株占据土地的比例;叶面积指数则用于衡量叶片总面积与地面面积之比;生物量直接关系到产量潜力;而病虫害的发生情况则影响玉米最终的产量和品质。这些指标的选择充分考虑了影响玉米产量的主要因素。
四、数据采集与处理
对于数据采集,标准规定应优先选用分辨率不低于30米的多光谱影像,并且要求影像的时间间隔不超过15天。同时强调了影像预处理的重要性,包括辐射校正、几何纠正等步骤,以保证数据质量。此外,在数据处理方面,推荐使用基于植被指数的方法来估算上述各项指标值,如归一化差值植被指数NDVI和增强型植被指数EVI等。
五、结果表达与应用
监测结果通常以专题图的形式展现,可以直观地展示不同区域间玉米长势差异。同时,还应该结合气象条件、土壤肥力等因素综合分析影响因素,并据此提出相应的田间管理建议。例如,在发现某块地存在明显减产风险时,应及时采取补救措施如追加肥料或者防治病虫害等。
六、质量控制
为了保证监测工作的准确性,标准特别强调了全过程的质量控制机制。从原始数据的选择到最终成果输出,每一个环节都必须经过严格审核。具体来说,需要定期检查传感器性能是否稳定、校验模型参数设置是否合理,并且开展实地验证工作来检验遥感估算值与实测值之间的吻合程度。
七、附录部分
附录部分包含了常用的植被指数计算公式及相关参数表等内容,便于使用者快速上手操作。这部分内容虽然不是正文的核心部分,但对于初学者而言却非常重要,因为它提供了一个很好的起点。
综上所述,《玉米长势遥感监测技术规范》(DB41/T 1783-2019)不仅涵盖了理论知识,更注重实践指导意义,对于提高河南省乃至全国范围内玉米种植业管理水平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