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小黄花茶栽培的园地选择与规划、种植、土壤管理、施肥、病虫害防治、采摘等技术要求。本文件适用于贵州省小黄花茶的栽培与生产。
Title:Cultivation 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Xiaohuanghua Tea
中国标准分类号:B 46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01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52T 1156-2016小黄花茶栽培技术规程》是贵州省地方标准,规定了小黄花茶的术语和定义、园地选择与规划、种苗繁育、栽植、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以及采收等关键环节的技术要求。以下对部分重要条文进行详细解读。
在园地选择与规划方面,规程强调应选择土层深厚、土壤肥沃、排水良好的地块,并且要求园地周围无污染源。对于坡度较大的山地茶园,需做好水土保持措施,如修建梯级台面,以防止水土流失影响茶树生长。
关于种苗繁育,规程指出应当选用健康无病虫害的母本植株作为繁殖材料,采用扦插法或嫁接法进行种苗培育。其中,扦插基质要保持湿润但不过于积水,温度控制在20℃至30℃之间,以提高成活率。同时,规程还提到种苗出圃前需经过检疫检测,确保不携带任何检疫性病虫害。
栽植密度直接影响到茶树的生长发育状况,规程建议每亩种植约2000至3000株为宜,具体株行距可根据实际情况调整。栽植时要注意深度适中,覆土压实后立即浇足定根水。
田间管理包括施肥、灌溉、修剪等方面。规程推荐施用有机肥料为主,配合适量化学肥料,全年追肥次数不少于三次。灌溉则根据天气情况灵活掌握,干旱季节应及时补水,雨季注意排涝防渍。修剪主要是在每年冬季进行,目的是去除枯枝老叶,促进新梢萌发。
病虫害防治方面,规程提倡采用物理、生物及化学综合防控策略。物理方法如人工捕捉害虫、设置诱捕器等;生物手段包括释放天敌昆虫或者使用微生物制剂;化学药剂使用时必须遵循安全间隔期规定,避免药物残留超标。
最后,在采收阶段,规程明确指出采摘标准为一芽二叶初展至一芽三叶,禁止机械损伤叶片。采收时间通常选在晴朗早晨露水干后进行,这样既能保证鲜叶质量又能减少运输过程中的损耗。
以上是对该标准中几个核心部分的深入解析,希望能帮助从业者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这项技术规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