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安徽省美丽乡村建设中村庄环境整治的基本要求、整治内容、技术措施和管理要求。本文件适用于安徽省内开展美丽乡村建设的村庄环境整治工作。
Title:Code for Rural Environmental Improvement in Beautiful Countryside Construction
中国标准分类号:P57
国际标准分类号:13.08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美丽乡村 村庄环境整治规范》(DB34/T 3374-2019)是安徽省地方标准,旨在指导和规范村庄环境整治工作,提升农村人居环境质量。以下选取部分重要条文进行详细解读。
一、总体要求
标准明确指出村庄环境整治应遵循“统筹规划、因地制宜、经济实用、美观整洁”的原则。这表明整治工作不能盲目进行,要根据村庄的实际情况制定科学合理的方案,既要考虑经济成本也要注重实际效果,同时保持村庄原有的自然风貌和文化特色。
二、环境卫生
在环境卫生方面,标准要求生活垃圾日产日清,合理设置垃圾收集点,并定期清理。对于污水排放,提倡建设小型污水处理设施,确保生活污水得到有效处理,避免直接排入河道或农田。此外还强调了厕所改造的重要性,提倡使用无害化卫生厕所,改善村民如厕条件。
三、绿化美化
绿化美化是村庄环境整治的重要内容之一。标准建议选择适应当地气候条件的树种和花草进行种植,形成四季常绿、季相分明的绿化景观。同时鼓励利用闲置土地开展庭院绿化、村口绿化等,增加绿地面积,提高村庄绿视率。在美化方面,则提倡通过墙面彩绘、雕塑小品等方式展现地域文化和乡土风情。
四、道路与排水系统
对于村庄内的道路建设,标准提出要保证路面平整畅通,便于行人和车辆通行。同时要求完善排水系统,防止积水现象发生。特别是在雨季期间,良好的排水系统可以有效预防内涝问题,保障村民的生命财产安全。
五、公共设施建设
为了满足村民日常生活需求,标准还对公共服务设施提出了具体要求。例如,在中心区域应配备便民服务中心、文体活动场所等基础设施;在人口密集区则需增设停车场、公厕等配套设施。这些措施不仅方便了村民的生活,也促进了邻里之间的交流互动。
六、长效管理机制
最后,建立健全长效管理机制被视为实现村庄环境持续改善的关键所在。为此,标准建议成立专门机构负责日常巡查维护工作,并制定相应的考核评比制度来激励先进鞭策落后。只有这样,才能真正让美丽乡村建设成果惠及每一位村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