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中华水芹生产的产地环境、育苗、定植、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及采收等技术要求。本文件适用于安徽省范围内中华水芹的生产。
Title: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Chinese Water Celery Production
中国标准分类号:B 46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中华水芹生产技术规程(DB34/T 1777-2019)是一项安徽省地方标准,旨在规范中华水芹的种植技术,提高产品质量。以下是对该标准中一些重要条文的详细解读。
种植环境要求
标准明确指出,中华水芹适宜在pH值为6.5至7.5的土壤环境中生长。土壤应具有良好的保水性和透气性,并且富含有机质。此外,种植区域应具备良好的水源条件,确保灌溉用水清洁无污染。这有助于保证水芹的健康生长和最终产品的品质。
栽培管理
关于栽培管理,标准建议采用合理的密植方式以促进通风透光,减少病虫害的发生。同时,强调了适时施肥的重要性,推荐使用腐熟的农家肥作为基肥,并根据植物生长阶段追加适量化肥。特别需要注意的是,在整个生长周期内要保持田间湿润但不过度积水,避免根系缺氧导致烂根现象。
病虫害防治
针对病虫害防治,标准提倡采用物理方法如设置防虫网、人工捕捉等非化学手段为主,化学药剂仅限于必要时使用,并严格遵守安全间隔期。同时要求定期巡查田块,一旦发现病虫害迹象立即采取措施控制扩散范围,防止造成更大损失。
收获与贮藏
关于收获时机的选择,标准指出当植株高度达到30厘米左右且叶片鲜绿时即可采收。收获后应及时清洗去除泥土杂质,并尽快进入低温冷藏库保存,温度控制在0℃至4℃之间,相对湿度保持在95%以上,这样可以有效延长保鲜时间并维持较好的商品价值。
通过遵循上述各项规定,不仅可以提高中华水芹产量,还能显著改善其品质,满足市场需求。希望广大种植者能够认真学习并严格执行这一技术规程,共同推动当地特色农产品的发展壮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