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鳜鱼提早繁育的场地要求、亲鱼培育、催产与孵化、苗种培育及病害防治等技术要求。本文件适用于安徽省范围内鳜鱼的人工提早繁育及其相关生产活动。
Title: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Early Breeding of Mandarin Fish
中国标准分类号:B 46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3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鳜鱼提早繁育技术规程(DB34/T 1203-2019)是一项重要的地方标准,为提高鳜鱼养殖的经济效益提供了科学依据。以下是对该标准中一些关键条款的详细解读。
首先,在亲本选择与培育部分,标准明确指出亲本应来源于健康无病害的群体,并且要求雌雄比例保持在1:1到1:1.5之间。这不仅保证了繁殖的成功率,还提高了后代的质量。同时,标准强调亲本培育期间要提供适宜的生活环境和营养丰富的饵料,以确保其生理状态达到最佳。
其次,在催产环节,标准规定了具体的药物使用方法及剂量。例如,对于雌性亲鱼,可以采用LRH-A2进行注射,首次剂量为每公斤体重5微克,第二次则增加到10微克;而对于雄性亲鱼,则只需首次注射即可。这样的安排既考虑到了性别差异对药物反应的影响,也避免了不必要的资源浪费。
再者,在孵化管理上,标准提出了严格的水质控制措施。水温应该维持在20℃至25℃范围内,pH值控制在7.0至8.5之间,溶氧量不得低于5毫克/升。此外,还需定期清理孵化池内的杂物,防止病原微生物滋生。这些细致入微的规定有助于创造一个有利于受精卵发育的良好条件。
最后,在苗种培育阶段,标准建议采用轮虫作为初期开口饲料,并逐步过渡到桡足类等更大型的浮游动物。这样做既能满足幼苗快速生长的需求,又能减少因食物不足而导致的竞争压力。同时,随着幼苗的成长,还需要适时调整投喂频率和数量,确保它们能够健康成长。
综上所述,《鳜鱼提早繁育技术规程》(DB34/T 1203-2019)通过系统化的流程和技术指导,为鳜鱼提早繁育工作提供了全面的支持。无论是从亲本的选择还是到最后的苗种培育,每一个步骤都经过精心设计,旨在最大限度地提升养殖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