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池塘克氏原螯虾苗种繁育的场地选择、池塘准备、亲虾选择与投放、繁殖管理、苗种培育及病害防治等技术要求。本文件适用于池塘克氏原螯虾(Procambarus clarkii)苗种的人工繁育。
Title: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Breeding of Procambarus clarkii Fingerlings in Ponds
中国标准分类号:B 46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3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池塘克氏原螯虾苗种繁育技术规程(DB34/T 1517-2019)为规范该产业提供了科学依据。以下对其中关键内容进行深度解读:
选址与池塘准备
标准指出,池塘应选在水源充足、水质良好且无污染的地方。池塘底部需平整并配备进排水系统。在放养前要彻底清塘消毒,通常使用生石灰或漂白粉,以杀灭有害生物和病原体。
亲虾选择与运输
亲虾的选择至关重要,要求个体健壮、无病害、性腺发育良好。雌雄比例建议为2:1至3:1。运输过程中需注意保持适宜的水温和溶氧量,避免挤压和长时间运输。
放养密度与管理
标准推荐每亩放养3000至5000尾亲虾。日常管理中,需定期检测水质指标如pH值、溶解氧和氨氮含量,并适时调整投喂量。饲料应富含蛋白质,满足生长需求。
繁殖与孵化
繁殖期需控制水温在20℃以上,确保良好的光照条件。孵化期间要密切观察幼虾的发育情况,及时清除残饵和死虾,防止疾病传播。
病害防控
预防为主是病害防控的核心原则。应定期对池塘进行消毒处理,合理使用药物,避免滥用抗生素。一旦发现病害,应及时隔离患病个体并采取有效措施。
这些条文旨在通过标准化操作提高克氏原螯虾苗种繁育的成功率,促进养殖业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