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安徽省居住区供配电设施的规划、设计、建设及验收的技术要求。本文件适用于安徽省行政区域内新建、改建和扩建居住区的供配电系统的设计与建设。
Title:Technical Standard for Power Supply and Distribution System in Residential Areas
中国标准分类号:P51
国际标准分类号:29.08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34/T 1469—2019《居住区供配电系统技术标准》是安徽省地方标准,于2019年发布实施。该标准对居住区供配电系统的规划、设计、施工、验收及运行维护等方面提出了具体的技术要求,旨在提高居住区供配电系统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一、术语和定义
标准中明确了“居住区”、“供配电系统”等专业术语的概念。例如,“居住区”是指城市或镇中以住宅为主的区域,包括住宅建筑及其配套服务设施。“供配电系统”则是指从电源接入点到住户用电设备之间的所有电力设施的总称。
二、规划与设计
在规划阶段,应根据居住区的规模、负荷预测结果以及供电条件等因素确定供配电系统的规模和布局。设计时需考虑以下几点:
1. 配电室位置的选择应方便进出线,尽量靠近负荷中心。
2. 高压开关柜应选用具有五防功能的产品,并配备可靠的接地装置。
3. 变压器容量选择要合理,避免过大或过小造成资源浪费或供电不足。
4. 低压配电线路宜采用放射式或树干式接线方式,确保供电可靠性和灵活性。
三、施工与安装
施工过程中必须严格按照设计图纸进行操作,确保工程质量符合规范要求。特别需要注意的是:
1. 所有电气设备安装前都要经过检查验收,合格后方可投入使用。
2. 接地系统必须牢固可靠,接地电阻值应满足设计要求。
3. 电缆敷设应整齐美观,不得有交叉、重叠现象,且应采取适当的保护措施防止机械损伤。
四、验收与调试
工程完工后需要进行全面细致的验收工作,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检查各项设备是否按照设计要求正确安装到位。
2. 测试各种保护装置的动作性能是否正常。
3. 核实计量仪表的准确性。
4. 进行空载和带载试验,验证整个系统的运行状况。
五、运行与维护
为了保证居住区供配电系统的长期稳定运行,还需要做好日常管理工作:
1. 定期巡视检查各部位的状态,及时发现并处理隐患问题。
2. 建立健全档案资料管理制度,记录每次检修保养的情况。
3. 对工作人员开展专业培训,提高他们的技术水平和服务意识。
4. 制定应急预案,在发生紧急情况时能够迅速有效地应对。
总之,《居住区供配电系统技术标准》为保障居民生活用电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持,有助于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进程中的电力设施建设水平提升。通过深入理解并严格执行这些规定,可以有效预防安全事故的发生,同时也能节约能源消耗,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双赢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