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城乡道路降噪森林植物群落构建的术语和定义、基本原则、设计要求、植物选择、施工技术和管理维护等内容。本文件适用于安徽省城乡道路周边森林植物群落的降噪设计、施工及管理。
Title: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Construction of Forest Plant Community for Road Noise Reduction in Urban and Rural Areas
中国标准分类号:P53
国际标准分类号:13.04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34/T 3046-2017城乡道路降噪森林植物群落构建技术规程》是一项针对城市与乡村道路沿线降噪森林植物群落构建的技术标准。以下将对其中的重要条文进行详细解读。
术语和定义
该标准明确界定了“降噪森林植物群落”这一概念,即通过合理配置乔木、灌木及地被植物等多层次植被结构,达到降低交通噪声的目的。这为后续工作的开展提供了统一的术语基础。
植物选择原则
标准指出,在选择用于降噪的植物时应考虑其生长习性、抗逆性和适应性等因素。例如,乔木宜选用树冠宽大且枝叶茂密的种类,如香樟、银杏等;灌木则以耐修剪、易存活为主,比如冬青、女贞等。此外,还强调了乡土植物的应用优先级,因为它们更适应当地环境条件,有利于长期维护。
群落结构设计
对于群落结构的设计,标准提出了多层次配置的理念。具体而言,从上至下依次为高大乔木层、中等高度灌木层以及地面覆盖的地被植物层。这样的布局不仅能够有效吸收声波能量,还能形成良好的生态景观效果。同时,还应注意不同层次间植物的高度差不宜过大,以免影响整体美观度。
施工与养护管理
在施工阶段,要求严格按照设计方案执行,并做好苗木运输、种植前准备等工作。特别是在种植过程中,要确保每株植物都处于适宜的位置,并采取适当的支撑措施防止倒伏。至于后期养护,则需定期检查植物健康状况,及时修剪枯死或病虫害严重的部分,保证整个群落始终处于良好状态。
效果评估方法
为了检验降噪效果是否符合预期目标,标准给出了具体的评价指标体系。主要包括噪声衰减量、覆盖率、生物多样性指数等方面内容。通过这些量化数据可以客观反映群落的实际功能表现,并据此调整优化方案。
总之,《DB34/T 3046-2017》为我们提供了一套科学合理的城乡道路降噪森林植物群落构建指南,在实际应用中应当结合具体情况灵活运用上述要点,力求实现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最大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