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薄壳山核桃丰产采穗圃的园地选择、园地规划、苗木准备、栽植技术、抚育管理及病虫害防治等技术要求。本文件适用于安徽省内薄壳山核桃丰产采穗圃的营建和管理。
Title: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Productive Scion Nurseries of Carya illinoinensis
中国标准分类号:B 53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薄壳山核桃是一种重要的经济树种,其优良品种的快速繁殖对于产业发展至关重要。《DB34/T 3036-2017 薄壳山核桃丰产采穗圃营建技术规程》为薄壳山核桃采穗圃的建设提供了科学依据和技术指导。以下从几个关键条文入手,对规程内容进行深入解析。
一、采穗圃选址与规划
规程指出,采穗圃应选择在地势平坦、排水良好、土壤肥沃且pH值适中的地块上建立。具体要求包括:坡度不超过5°,地下水位低于1米,土壤有机质含量不低于2%,pH值保持在6.0-7.5之间。这些条件能够确保植株健康生长,提高接穗的质量和产量。同时,采穗圃的规划需合理布局,每块面积以20-50亩为宜,四周设置防护林带,内部按行列式或三角形配置苗木,行距一般为4-5米,株距为3-4米,以便于管理和机械化作业。
二、母本园的选择与配置
规程强调母本园是采穗圃的核心部分,所选母本必须具备优良的遗传特性、高产稳产、抗逆性强等优点。母本园内应种植多个不同品种,形成合理的搭配结构,避免单一品种导致病虫害爆发的风险。每个品种的种植数量不得少于20株,并且要保证品种纯正无混杂。母本树定植后需要加强管理,定期修剪整形,促进通风透光,保持树冠完整美观。
三、嫁接技术要点
规程明确了采用芽接法进行嫁接的具体操作步骤:首先,在春季芽萌动前采集当年生发育充实、芽眼饱满的接穗;其次,将接穗剪成长度约8-10厘米的小段,保留2-3个芽点;然后,在砧木离地面30-50厘米处削平断面,沿皮层向下切开一个长约2厘米的纵切口;接着,将接穗插入切口中,使芽眼朝外,确保两者形成层紧密贴合;最后,用塑料薄膜条绑扎牢固,注意露出芽眼部位,促进愈合生长。整个过程要求动作迅速准确,避免损伤组织。
四、日常管理措施
规程还提出了完善的日常管理措施,包括灌溉施肥、病虫害防治等方面。在水分管理上,要根据季节变化适时适量供水,特别是在干旱季节要加强灌溉,保持土壤湿润但不过湿;施肥时应以有机肥为主,配合施用适量氮磷钾复合肥,每年至少追肥两次,分别在春季萌芽期和秋季果实采收后进行。病虫害防治方面,要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原则,定期巡查果园,发现病虫害及时处理,可采用生物农药或物理方法控制,尽量减少化学药剂使用频率,保护生态环境。
通过以上对规程中关键条文的详细解读可以看出,《DB34/T 3036-2017》涵盖了薄壳山核桃采穗圃建设的各个方面,为生产实践提供了全面系统的指导。严格执行该规程不仅有助于提升薄壳山核桃产业的整体水平,还能有效保障产品质量安全,推动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