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伊乐藻与轮叶黑藻的栽种技术要求,包括环境条件、种苗选择、栽植方法、管理措施及病虫害防治等内容。本文件适用于安徽省内伊乐藻与轮叶黑藻的栽培与管理。
Title:Technical Operation Specifications for Planting Elodea and Hydrilla
中国标准分类号:B 46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34/T 2971-2017《伊乐藻与轮叶黑藻栽种技术操作规程》是安徽省地方标准,规定了这两种水生植物在栽种过程中的技术要求。以下是对该标准中一些重要条文的详细解读:
一、种苗选择
标准原文:种苗应选用无病虫害、生长健壮、根系发达的植株。
解读:种苗的质量直接影响到后续的生长状况。无病虫害确保了种植区域的生态安全,避免因病虫害传播导致的大面积减产或死亡;生长健壮和根系发达则保证了种苗具有较强的适应能力和抗逆性,能够在新的环境中快速扎根并开始正常生长。
二、栽种时间
标准原文:春季栽种时间为3月至5月之间;秋季栽种时间为9月至10月之间。
解读:选择合适的栽种季节对于提高成活率至关重要。春季气温回升,水分充足,有利于新根的形成和幼苗的成长;而秋季则可以利用秋末冬初相对稳定的气候条件让植物积累足够的养分以度过冬季。
三、栽种密度
标准原文:每平方米栽种伊乐藻或轮叶黑藻的数量为50至80株。
解读:合理的栽种密度能够有效利用空间资源,既不会因为过密而导致个体间竞争激烈影响整体产量,也不会因过于稀疏造成土地浪费。具体数量还需根据实际环境条件如水质、底泥状况等因素灵活调整。
四、施肥管理
标准原文:在栽种前施足基肥,生长期视情况追加氮磷钾复合肥。
解读:充足的基肥为初期生长提供了必要的营养保障,促进幼苗快速恢复并建立良好的基础。而在生长期适时补充肥料,则有助于维持持续旺盛的生命活动,特别是在快速生长期和开花结果期,适当的养分供给显得尤为重要。
五、病虫害防治
标准原文:定期检查植株健康状况,一旦发现病虫害迹象立即采取措施处理。
解读:预防为主,防治结合是农业管理的基本原则之一。定期巡查可以帮助及时发现问题苗头,而一旦确认存在病虫害威胁,则需迅速行动,采用科学合理的方法加以控制,防止事态扩大影响整个生态系统平衡。
以上内容只是对部分关键条款进行了概述性说明,在实际应用过程中还需要结合当地具体情况进一步细化操作细节,确保达到最佳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