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胡萝卜种子生产的术语和定义、产地环境条件、栽培技术、病虫害防治及采收等技术要求。本文件适用于安徽省范围内胡萝卜种子的生产。
Title: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Carrot Seed Production
中国标准分类号:B 05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胡萝卜种子生产技术规程》(DB34/T 2962-2017)是安徽省地方标准,对胡萝卜种子的生产技术进行了系统规范。以下选取部分关键条款进行详细解读。
首先在品种选择上,标准要求选用适应性强、抗病虫害、高产优质的品种。这一步骤至关重要,因为优良的品种是获得优质种子的基础。种植者应根据当地的气候条件和土壤特点选择适合的品种,并确保种子来源正规可靠。
其次关于播种,标准指出要适时播种,通常春播在3月下旬至4月上旬,秋播在8月中旬至9月上旬。播种前需精细整地,施足基肥,播种深度一般为1-1.5厘米,行距保持在20-25厘米左右。合理的播种时间和方式能够有效提高种子发芽率和幼苗成活率。
对于田间管理,标准强调要加强水肥管理,做到适时灌溉、合理施肥。特别是在幼苗期要及时查苗补苗,保证全苗齐苗。进入旺盛生长期后,要适当控制水分,防止徒长。同时还要注意病虫害防治,采取物理、化学等综合措施,减少农药使用量,保障产品质量安全。
另外,在采收与加工环节,标准规定当胡萝卜植株大部分叶片变黄枯萎时即可采收。采收后要及时晾晒脱粒,确保种子充分干燥,含水量控制在8%以下。整个过程中要严格遵守无公害农产品生产要求,避免污染。
这些内容构成了胡萝卜种子生产全过程的技术框架,为实现优质高效生产提供了科学依据。遵循该标准不仅有助于提升胡萝卜种子质量,还能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