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大豆根部病害综合防控的技术要求,包括病害种类、防控原则、农业措施、化学防治和生物防治等内容。本文件适用于安徽省范围内大豆种植过程中根部病害的综合防控。
Title:Comprehensive Control Technology Regulations for Soybean Root Diseases
中国标准分类号:B 46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34/T 2903-2017《大豆根部病害综合防控技术规程》是安徽省地方标准,旨在规范和指导大豆种植过程中对根部病害的预防与控制。以下是对该标准中一些重要条文的详细解读:
1. 病害诊断:标准要求在发现疑似病害时,应立即采集样本送至专业机构进行鉴定。这一步骤至关重要,因为准确的病害诊断是制定有效防控措施的基础。
2. 农业防治:强调轮作制度的重要性,建议与非豆科作物轮作至少两年以上,以减少土壤中病原菌的数量。同时提倡使用抗病品种,并合理安排播种期,避免病害高发季节。
3. 物理防治:包括种子处理技术,如采用温汤浸种或药剂拌种等方法来杀灭种子表面及内部携带的病原物。此外,深耕翻土也是物理防治的一部分,有助于破坏病原体的生活环境。
4. 化学防治:规定了当病害发生达到一定严重程度时可使用化学药剂进行喷雾或者灌根处理。但需注意严格按照说明书配比浓度施用,并遵守安全间隔期,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
5. 生物防治:鼓励利用拮抗菌株、有益微生物制剂等生物手段来进行病害防控。这些措施不仅环保而且能够长期维持生态平衡。
6. 监测预警体系建立:构建完善的监测网络,定期巡查田间状况,及时掌握病情动态变化趋势,为科学决策提供依据。
7. 培训教育活动开展:加强农户对于本规程内容的学习理解,提高其实践操作水平,从而更好地落实各项防控策略。
通过上述措施的有效实施,可以显著降低大豆根部病害的发生率,保障作物健康生长,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