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皖西黄茶加工的技术要求、加工工艺流程及质量控制措施。本文件适用于皖西黄茶的加工生产。
Title: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the Processing of Wanxi Yellow Tea
中国标准分类号:B46
国际标准分类号:67.140.1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34/T 2891-2017 皖西黄茶加工技术规程》是安徽省地方标准,用于指导皖西黄茶的加工生产。以下是对该标准中一些关键条款的详细解读:
1. 鲜叶采摘:标准规定了鲜叶采摘的时间、标准和方法。要求在清明至谷雨期间进行采摘,以一芽一叶初展为主,同时强调避免机械损伤和污染。
2. 萎凋:萎凋过程需控制环境温度和湿度,通常在自然通风条件下进行。标准建议萎凋时间约为6-8小时,具体时间视天气情况调整,目的是使鲜叶适度失水,达到初步软化的效果。
3. 杀青:杀青是保持茶叶品质的关键步骤之一。标准指出杀青温度应控制在220℃-250℃之间,时间为1.5-2分钟。通过快速高温杀青,可以有效抑制酶活性,防止茶叶变色,并保留其特有的香气。
4. 揉捻:揉捻过程中要注意力度适中,既要保证细胞破碎率足够高以便于后续发酵,又要防止过度揉捻导致茶叶破损严重。标准推荐采用轻-重-轻的方式操作,总时间为40-60分钟。
5. 闷黄:这是形成皖西黄茶独特黄色的关键工序。标准建议将揉捻后的茶叶堆积厚度控制在10-15厘米左右,在阴凉处静置12-24小时。期间需定期翻堆以确保均匀发酵,最终实现色泽转黄且带有金毫的效果。
6. 干燥:最后一步干燥需要分两次完成。第一次烘干(毛火)温度设定为90℃-100℃,持续约15分钟;第二次提香(足火)则降低到70℃-80℃,时间延长至30分钟以上。这样做既能去除多余水分又不会破坏已形成的良好风味。
以上就是对《DB34/T 2891-2017 皖西黄茶加工技术规程》部分核心内容的具体分析,希望对你了解这项技术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