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全株玉米裹包青贮的原料准备、收割、运输、切碎、装袋、发酵管理及质量评定等技术要求。本文件适用于全株玉米裹包青贮的生产与管理。
Title: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Whole Corn Silage Baling and Wrapping
中国标准分类号:B 46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34/T 2883-2017《全株玉米裹包青贮技术规程》是由安徽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的一项地方标准,旨在规范全株玉米裹包青贮的生产流程和技术要求,确保青贮饲料的质量和营养价值。以下将对标准中的重要条文进行详细解读。
一、术语和定义
标准中明确了“全株玉米裹包青贮”这一概念,即利用全株玉米作为原料,在适宜的含水量条件下进行切碎、压实,并用塑料薄膜包裹密封,通过自然发酵制成的青贮饲料。这一定义强调了原料来源、加工方式及最终产品的特性。
二、青贮原料的选择与处理
根据标准规定,全株玉米应在乳熟期至蜡熟期收获,此时干物质含量应在25%至35%之间。在选择品种时,应优先考虑高产、优质、抗病虫害能力强的品种。收获后的玉米需及时切碎至2-3厘米长度,以利于压实和发酵。此外,还应对原料进行初步筛选,去除病斑叶、泥土等杂质,确保青贮原料的纯净度。
三、青贮设施与设备
标准指出,青贮窖或裹包机等设施设备必须保持清洁卫生,避免污染源进入。青贮窖应具备良好的防渗漏性能,能够有效隔绝空气。裹包机则需要定期维护保养,保证其正常运行。对于裹包材料,应选用厚度适中、透气性差的聚乙烯塑料薄膜,确保密封效果良好。
四、青贮过程控制
在青贮过程中,压实是关键步骤之一。标准要求每层青贮料厚度不超过30厘米,使用机械压实,确保密度达到600-700千克/立方米。同时,要注意控制青贮环境温度,一般应在15-30摄氏度范围内。当采用裹包方式进行青贮时,每卷重量不宜超过800公斤,且要确保封口严密无损。
五、青贮饲料的质量评定
成品青贮饲料的质量评定主要包括感官指标、理化指标和微生物指标三个方面。感官上要求色泽呈黄绿色或深绿色,气味带有酸香味道;理化指标方面,pH值应在4.2以下,氨态氮含量不超过总氮量的15%;微生物指标则需检测大肠杆菌数、沙门氏菌数等是否符合相关规定。
六、储存与使用管理
储存期间,应定期检查青贮设施的状态,防止出现裂缝或渗漏现象。同时,还需注意通风换气,防止内部湿度过高导致霉变。在使用过程中,应遵循先进先出原则,尽量减少开窖时间,避免外界污染物侵入。每次取用后应及时重新封闭窖口。
总之,《全株玉米裹包青贮技术规程》为全株玉米青贮饲料的生产提供了科学依据和技术指导,有助于提高产品质量,促进畜牧业健康发展。各相关单位和个人在实际操作中应当严格按照该标准执行,确保各项技术指标达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