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豆芽中植物生长促进剂残留量的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测定方法。本文件适用于豆芽中植物生长促进剂残留量的测定。
Title:Determination of plant growth promoter residues in bean sprouts - Liquid chromatography-tandem mass spectrometry
中国标准分类号:B46
国际标准分类号:67.05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34/T 2821-2017《豆芽中植物生长促进剂残留量的测定 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是一项地方标准,适用于检测豆芽中植物生长促进剂残留。以下是对该标准中关键部分的详细解读: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使用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豆芽中植物生长促进剂残留量的技术要求。适用于豆芽样品中植物生长促进剂的定量分析。
规范性引用文件
标准中引用了多个相关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如GB/T 6682(实验室用水规格)等。这些引用文件为实验提供了必要的技术支持和方法参考。
原理
采用液相色谱分离技术结合串联质谱检测器,通过特定的前处理步骤从豆芽样本中提取目标化合物,并利用多反应监测(MRM)模式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
试剂与材料
- 溶剂:要求使用高纯度有机溶剂,确保分析结果准确。
- 内标物:选择合适的内标物质用于校正仪器响应差异。
- 标准品:需符合国家认证的标准品,保证测量精度。
样品制备
1. 样品采集后应立即冷冻保存,避免分解或降解。
2. 使用适当的提取溶剂对样品进行均质化处理。
3. 过滤掉不溶物,保留澄清液体作为待测液。
分析条件
- 色谱柱:推荐使用C18反相柱。
- 流动相:甲醇和水按比例混合。
- 梯度洗脱程序:根据目标化合物特性设定合理的梯度。
- 质谱参数:包括离子源类型、扫描模式及碰撞能量设置等。
结果计算
利用外标法定量,同时结合内标校正因子来提高数据可靠性。计算公式如下:
\\[ C = \\frac{m}{V} \\times F \\]
其中 \\( C \\) 表示被测物质浓度;\\( m \\) 为峰面积对应的重量;\\( V \\) 是最终体积;\\( F \\) 为校正因子。
精密度与回收率
通过重复实验评估方法的精密度,通常要求相对标准偏差(RSD%)小于15%,回收率应在70%-120%之间。
注意事项
操作过程中应注意安全防护措施,防止接触有害化学试剂。此外,在实际应用时还需考虑样品基质效应的影响,必要时可采取稀释或其他预处理手段加以改善。
以上是对DB34/T 2821-2017核心内容的深入解析,希望对你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