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小麦制种田普通腥黑穗病菌检测的抽样方法、样品处理及检测步骤。本文件适用于小麦制种田中普通腥黑穗病菌的检测与评估。
Title: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Sampling in the Detection of Common Bunt Fungus in Wheat Seed Fields
中国标准分类号:B 61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37/T 3631-2019《小麦制种田普通腥黑穗病菌检测抽样技术规程》是一项地方标准,旨在规范小麦制种田中普通腥黑穗病菌的检测抽样工作。这项标准对于保障小麦种子质量和农业生产安全具有重要意义。以下将对标准中的重要条文进行详细解读。
首先,在标准的范围部分明确指出,该标准适用于山东省内小麦制种田普通腥黑穗病菌的抽样检测工作。这表明该标准主要针对的是山东省的小麦制种田,并且是针对普通腥黑穗病菌这一特定病害的检测。
其次,在术语和定义部分,标准对“普通腥黑穗病菌”、“抽样”等关键术语进行了定义。例如,“普通腥黑穗病菌”是指引起小麦普通腥黑穗病的病原菌,而“抽样”则是指从待检对象中按照一定方法抽取具有代表性的样品的过程。这些定义为后续的具体操作提供了理论依据。
在抽样方法上,标准要求根据小麦制种田的实际面积和种植密度确定抽样单元的数量。通常情况下,每公顷设置一个抽样单元,每个抽样单元随机选取5个点进行取样,每个点取样量不少于20株。这样的规定确保了样本的代表性,提高了检测结果的准确性。
此外,标准还强调了样品处理的要求。采集后的样品应立即送往实验室进行检测,如果不能及时送检,需将样品置于阴凉干燥处保存,避免阳光直射和高温环境影响样品质量。同时,样品在运输过程中要防止受到机械损伤。
最后,在检测结果报告方面,标准要求检测机构出具详细的检测报告,包括但不限于样品来源、检测日期、检测方法、检测结果等内容。检测结果应以书面形式通知委托方,并根据检测结果提出相应的防控建议。
通过以上解读可以看出,DB37/T 3631-2019《小麦制种田普通腥黑穗病菌检测抽样技术规程》不仅明确了抽样的具体步骤和技术要求,而且涵盖了从样品采集到最终报告出具的全过程,为有效控制小麦普通腥黑穗病的发生和传播提供了科学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