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出口鸡腿菇生产过程中的术语和定义、产地环境要求、栽培技术规程、病虫害防治、采收及产后处理等良好农业规范要求。本文件适用于出口鸡腿菇的生产和管理。
Title:Good Agricultural Practices - Operation Guidelines for Export Chicken Leg Mushroom
中国标准分类号:B 61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01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37/T 3616-2019《良好农业规范 出口鸡腿菇操作指南》是一项山东省地方标准,旨在为鸡腿菇的种植和管理提供科学、系统的指导。以下将对其中的重要条文进行详细解读。
一、选址与设施建设
标准要求种植基地应选择在远离工业区、交通主干道等污染源的地方,确保周围环境无有害物质残留。基地内需配备必要的设施如灌溉系统、遮阳棚等,并且要建立完善的排水系统以防止积水导致病害发生。此外,还强调了土壤检测的重要性,在种植前应对土壤进行重金属及农药残留检测,确保符合相关标准。
二、品种选择与种质资源保护
选择适合当地气候条件且抗逆性强的鸡腿菇品种至关重要。标准建议优先选用经过国家或省级审定并通过试验验证具有良好生产性能的新优品种。同时提出要加强种质资源库建设,定期更新保存优良品种,避免近亲繁殖造成遗传退化现象的发生。
三、栽培管理技术
# 1. 培养料配制
培养料是影响鸡腿菇产量和品质的关键因素之一。标准规定了不同阶段所需原料的比例,并特别指出木屑、稻草等主要成分必须新鲜干净,不得含有霉变部分。此外还明确了水分含量控制范围以及pH值调整方法。
# 2. 栽培季节安排
根据山东地区的气候特点,推荐春秋两季作为最佳栽培时间。春季一般从3月中旬开始至5月底结束;秋季则从9月初持续到11月中旬。这样的安排可以充分利用自然光照和温度变化规律,提高出菇率。
# 3. 出菇期管理
在出菇期间,需要密切关注温湿度变化情况。当气温低于10℃或高于25℃时均不利于正常生长。因此,应采取适当措施调节室内小气候条件,比如使用加湿器增加空气湿度或者安装通风设备降低温度。另外还要注意保持良好的卫生状况,及时清除死菇残体以防病虫害传播。
四、病虫害综合防治
遵循“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原则开展病虫害防控工作。首先做好日常巡查记录,发现异常苗头立即处理;其次合理轮作换茬制度减少连作障碍带来的风险;最后采用生物制剂代替化学药剂进行杀灭效果更佳且环保安全。
五、采收与包装运输
采收时机直接影响最终产品的外观质量和经济价值。标准指出应在子实体完全展开但尚未开伞之前采摘最为理想。对于出口产品而言,还需按照国际通行做法对每个包装单位标明生产日期、批次号等信息以便追溯来源。同时在装卸搬运过程中要轻拿轻放避免机械损伤。
以上是对DB37/T 3616-2019中部分内容所做的简要分析说明,希望对你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