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核电厂施工期环境监测的总体要求、监测项目、监测频次、监测方法及质量保证等内容。本文件适用于山东省内核电厂施工期的环境监测工作。
Title: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 Environmental Monitoring during the Construction Period of Nuclear Power Plants
中国标准分类号:Z51
国际标准分类号:13.04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37/T 3547-2019《核电厂施工期环境监测技术规范》是由山东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的一项地方标准,该标准为核电厂在施工期间开展环境监测提供了技术依据。以下将选取部分重要条文进行详细解读。
首先,标准明确了适用范围,适用于山东省内核电厂建设过程中可能对周围环境产生影响的监测工作。这意味着任何在山东境内进行的核电厂施工项目都必须遵循此标准。
其次,在监测项目方面,标准规定了包括辐射环境、空气、水体、土壤等多个方面的监测内容。例如,在辐射环境监测中要求对γ辐射剂量率进行连续监测,并记录数据以备后续分析。这有助于及时发现并处理可能存在的放射性污染风险。
对于监测点位的选择,标准指出应根据核电厂地理位置、地形地貌以及周围敏感目标分布情况合理布设监测点。特别是要确保能够覆盖到距离厂区最近且人口密度较高的区域作为重点监控对象。
此外,关于监测频次与时间安排,标准建议在施工初期每周至少一次全面检查,在施工高峰期则需增加至每日一次或按实际情况调整频率。这样可以保证信息更新及时准确,便于采取相应措施应对突发状况。
最后,在数据管理上,强调所有采集到的数据必须真实可靠,并建立完整的档案保存系统。同时鼓励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如地理信息系统(GIS)来辅助管理和展示监测结果,提高工作效率和科学决策水平。
通过以上几点解读可以看出,《核电厂施工期环境监测技术规范》不仅涵盖了从前期准备到后期维护整个过程中的关键环节,还特别注重实际操作中的细节把控,体现了严谨性和前瞻性。这对于保障公众健康安全及促进核电事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