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灾难恢复系统成本效益评估的基本原则、评估流程、评估方法和报告要求。本文件适用于指导企事业单位及组织对灾难恢复系统的成本效益进行科学合理的评估。
Title:Information Technology - Cost-Benefit Assessment Specification for Disaster Recovery Systems
中国标准分类号:L80
国际标准分类号:35.04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11/T 1289-2015《信息技术 灾难恢复系统成本效益评估规范》是一项重要的地方标准,旨在指导组织对灾难恢复系统的成本效益进行科学合理的评估。以下将选取其中的关键条文进行详细解读。
术语和定义
标准中明确了“灾难恢复”、“成本效益评估”等核心概念的定义。例如,“灾难恢复”是指在发生灾难时,为确保信息系统能够快速恢复正常运行所采取的一系列措施和技术手段。这些定义为后续工作的开展提供了统一的语言基础,避免了因理解差异导致的工作偏差。
成本效益评估原则
标准提出了评估工作应遵循的原则,包括客观性、全面性和可操作性。其中,客观性要求评估过程不受主观因素影响;全面性强调要涵盖所有相关成本与收益;可操作性则确保评估方法易于实施。这些原则是保证评估结果准确可靠的前提条件。
成本构成
标准详细列举了灾难恢复系统可能产生的各种成本,主要包括建设成本、维护成本以及应急响应成本。建设成本涉及硬件采购、软件开发等一次性投入;维护成本包括日常运维费用;而应急响应成本则是指灾难发生后实际发生的处置费用。通过对每类成本的具体描述,可以帮助企业更清晰地识别自身需要关注的重点领域。
效益分析
效益分析部分重点讨论了如何衡量灾难恢复带来的价值。这不仅包括直接经济效益如减少业务中断损失,还包括间接效益比如提升企业形象和社会责任履行程度。通过建立明确的价值衡量指标体系,可以使企业更好地理解投资回报情况。
评估流程
标准还规定了一个完整的评估流程,从需求调研开始直至最终形成报告结束。每个阶段都有具体的操作指南和支持工具推荐。比如,在需求调研阶段建议采用问卷调查法收集信息;而在数据处理环节,则可以利用统计软件来提高效率。这样的规范化流程有助于确保整个评估过程的一致性和有效性。
总之,《信息技术 灾难恢复系统成本效益评估规范》(DB11/T 1289-2015)为组织提供了全面且实用的方法论支持,帮助其更加有效地管理和优化灾难恢复资源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