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山东省内特种设备作业人员的配备要求、职责、培训与考核等具体标准。本文件适用于山东省内所有涉及特种设备使用、管理及维护的单位和相关作业人员。
Title:Special Equipment Operators Allocation Standard
中国标准分类号:K41
国际标准分类号:13.24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37/T 3080-2017《特种设备作业人员配备标准》是由山东省发布的,用于规范特种设备使用单位对作业人员的配备要求。以下是对该标准中一些重要条文的详细解读。
适用范围
标准适用于山东省内特种设备使用单位的作业人员配备。明确了标准的地域和行业适用性,为相关单位提供了明确的操作指南。
术语和定义
标准中对“特种设备”、“作业人员”等关键术语进行了定义。例如,“特种设备”是指涉及生命安全、危险性较大的锅炉、压力容器(含气瓶)、压力管道、电梯、起重机械、客运索道、大型游乐设施和场(厂)内专用机动车辆等。清晰的定义有助于避免概念混淆,确保各方理解一致。
基本要求
标准规定了特种设备使用单位应根据设备种类、数量和工作特点合理配备作业人员。例如,对于电梯使用单位,每30台电梯至少配备1名安全管理员;对于锅炉使用单位,每20台锅炉至少配备1名安全管理员。这些具体数字体现了根据不同设备风险等级配置人员的原则。
配备数量
标准详细列出了各类特种设备所需的最少作业人员数量。如:一台蒸汽锅炉需要配备至少2名持证司炉工;一台额定起重量大于5吨的起重机需要配备至少1名持证起重机司机和1名持证指挥人员。这种量化要求便于企业实际操作时参考执行。
教育培训
强调了对作业人员进行安全教育和技术培训的重要性。要求作业人员必须经过专业培训并取得相应资格证书才能上岗,并定期参加继续教育培训以保持技能更新。这不仅保障了作业人员的专业水平,也提高了整个行业的安全管理水平。
监督检查
规定了各级市场监管部门应对特种设备使用单位的人员配备情况进行监督检查。通过不定期抽查等方式督促企业落实相关规定,确保特种设备的安全运行。同时鼓励社会公众参与监督举报违法行为,形成多方共治的良好局面。
以上内容基于DB37/T 3080-2017的核心条款进行了深入分析解读,希望能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这一地方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