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蔬菜废弃物无害化处理的基本要求、处理技术方法、环境监测与管理及档案记录。本文件适用于蔬菜生产、加工、流通和消费过程中产生的废弃物的无害化处理与资源化利用。
Title: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 Harmless Treatment of Vegetable Waste
中国标准分类号:B41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蔬菜废弃物无害化处理技术规范》(DB37/T 3519-2019)是山东省地方标准,旨在指导和规范蔬菜废弃物的无害化处理过程。以下是对该标准中一些重要条文的详细解读:
1. 适用范围:本标准适用于山东省内蔬菜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弃物的无害化处理活动。这明确了标准的应用区域和对象,确保了处理方法在特定环境下的有效性。
2. 术语和定义:
- 蔬菜废弃物:指在蔬菜种植、收获及加工过程中产生的废弃部分,如根、茎、叶等。
- 无害化处理:通过物理、化学或生物方法将蔬菜废弃物中的有害成分转化为无害物质的过程。
这些定义为后续的具体操作提供了明确的概念基础,有助于统一理解和执行。
3. 处理原则:
- 资源化利用优先:鼓励将废弃物转化为肥料或其他可再利用资源。
- 环保安全:确保处理过程中不会对环境造成二次污染。
- 经济可行:选择成本效益高的处理方式。
这三条原则从不同角度出发,强调了处理过程不仅要有效果还要兼顾经济效益和环境保护。
4. 处理技术要求:
- 堆肥化处理:要求堆肥温度达到55°C以上并持续至少3天,以杀死病原菌和杂草种子。
- 厌氧消化处理:需控制发酵罐内的pH值在6.8-7.5之间,并定期监测甲烷产量。
- 焚烧处理:焚烧炉出口烟气中的颗粒物浓度不得超过20mg/m³。
这些具体的技术指标为实际操作提供了量化依据,便于监督和评估。
5. 环境保护措施:
- 处理设施应设置防渗漏系统,防止地下水受到污染。
- 废弃物运输过程中要采取密闭措施,避免沿途遗撒。
- 定期清理作业场地,保持环境卫生整洁。
环保措施的提出体现了对周边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视,有助于减少处理活动带来的负面影响。
6. 监督管理:各级农业主管部门负责对辖区内蔬菜废弃物无害化处理工作的监督检查,确保各项措施落实到位。同时鼓励公众参与监督,形成全社会共同关注的良好氛围。
通过以上内容可以看出,《蔬菜废弃物无害化处理技术规范》不仅涵盖了处理的基本流程和技术细节,还特别注重了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对于促进山东省乃至全国范围内蔬菜产业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