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种猪场伪狂犬病净化的基本要求、监测方案、净化措施及评估验收。本文件适用于山东省内种猪场伪狂犬病的防控与净化工作。
Title: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 Pseudorabies Purification in Swine Breeding Farms
中国标准分类号:B 46
国际标准分类号:11.2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37/T 3676-2019《种猪场伪狂犬病净化技术规范》是山东省地方标准,旨在指导种猪场开展伪狂犬病的净化工作。以下对部分重要条文进行解读:
一、关于生物安全措施
标准要求种猪场应建立完善的生物安全体系,包括分区管理、人员进出控制等。例如,规定生产区与生活区严格分离,进入生产区需经过淋浴更衣和消毒程序。这有助于减少外界病原微生物侵入风险,确保场内环境清洁。
二、免疫接种方案
标准推荐采用统一的免疫程序,通常仔猪出生后7日龄首次免疫,21日龄加强一次。成年母猪每年春秋两季各免疫一次。这种科学合理的免疫策略能够有效提升群体免疫力,降低疾病发生概率。
三、监测与诊断方法
强调定期开展血清学检测,采用gE抗体ELISA检测技术区分野毒感染与疫苗免疫状态。同时建议结合临床观察及病理剖检结果综合判断病情。通过精准监测可以及时发现潜在隐患并采取相应措施。
四、淘汰与隔离制度
对于检测呈阳性的个体必须立即淘汰处理,不得留作种用。新引进的后备猪需隔离观察至少45天,并完成所有必要的检疫程序后方可混群饲养。此举有利于防止携带者成为传染源,维护整个群体健康。
五、废弃物无害化处理
明确规定各类废弃物如粪便、垫料等均需按照国家相关规定进行集中收集、高温堆肥发酵或焚烧等方式彻底销毁。这样既能避免环境污染又能切断传播途径。
六、培训与应急演练
要求定期组织员工学习相关法律法规和技术知识,增强责任意识;制定应急预案并定期开展模拟演习,提高应对突发状况的能力水平。
以上内容只是该标准的一部分精华提炼,实际操作中还需结合具体情况进行灵活调整。希望上述解析能为大家提供一定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