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设施西葫芦主要病毒病的识别、监测与防控技术措施。本文件适用于山东省内设施西葫芦生产过程中病毒病的防控。
Title: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the Prevention and Control of Major Viral Diseases of Greenhouse Cucumber
中国标准分类号:B 61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37/T 3670-2019《设施西葫芦主要病毒病防控技术规程》是一项专门针对设施栽培中西葫芦病毒病防治的技术规范。以下将选取其中的重要条文进行详细解读。
病毒病的综合防控措施
5.1 农业防治
5.1.1 种子处理:种子在播种前应进行温汤浸种处理,具体方法为将种子置于55℃左右的热水中浸泡20分钟,并不断搅拌直至水温降至室温。此措施能有效杀死附着于种子表面的病原菌,减少初次侵染的机会。
5.1.2 合理轮作:避免与瓜类作物连作,建议实行3年以上轮作制度,以降低土壤中病原体积累量。同时选择非寄主植物作为前茬作物,如禾本科植物等。
5.2 化学防治
5.2.1 药剂喷雾:发病初期可选用抗病毒制剂如宁南霉素、盐酸吗啉胍等药剂进行叶面喷雾,每隔7天一次,连续使用3次。这些药剂能够抑制病毒复制,减轻症状表现。
5.3 生物防治
5.3.1 天敌释放:保护和利用蚜虫天敌如瓢虫、草蛉等,在田间建立稳定的天敌种群,通过捕食蚜虫来控制传毒媒介的数量,从而达到间接控制病毒传播的目的。
5.4 栽培管理
5.4.1 增强植株抗性:增施有机肥,保持土壤湿润但不过湿,适当增加磷钾肥比例,促进植株健壮生长,提高其自身抵抗力。
5.4.2 清洁田园:及时清除田间的病残体及杂草,防止病害蔓延扩散。收获后彻底清理地块,对重病区采取深翻改土措施。
以上内容涵盖了从预防到治疗再到长期管理等多个层面的内容,旨在构建一个全面有效的西葫芦病毒病防控体系。通过严格执行上述规定,可以显著降低设施栽培中西葫芦病毒病的发生率,保障生产安全与产品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