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地质灾害治理工程设计的基本要求、调查与评价、设计原则、设计方案、施工图设计及文件编制等内容。本文件适用于山东省行政区域内滑坡、崩塌、泥石流、地面塌陷、地裂缝和地面沉降等地质灾害的治理工程设计。
Title: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 Geological Hazard Control Engineering Design
中国标准分类号:P52
国际标准分类号:13.080.99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地质灾害治理工程设计技术规范》DB37/T 3657-2019是一部专门针对山东省地质灾害治理工程设计的技术性文件。它对地质灾害治理工程的设计原则、设计内容、设计方法等进行了详细规定,旨在提高地质灾害治理工程的质量和安全性。
首先,该规范强调了地质灾害治理工程设计应遵循的原则。其中包括安全性原则、经济性原则、实用性原则以及与环境协调原则。安全性是首要考虑因素,所有设计方案都必须确保能够有效防止或减轻地质灾害的发生及其可能带来的危害。经济性和实用性则要求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尽量减少建设成本并便于后期维护管理。同时,设计时还需充分考虑当地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使治理措施既能适应环境又能促进区域可持续发展。
其次,在具体的设计内容方面,规范提出了明确的要求。比如,在滑坡防治工程中,需根据滑坡类型、规模、稳定性等因素选择合适的防治措施,如削坡减载、抗滑桩、锚索等,并且要对这些措施的效果进行预测分析。对于崩塌防治,则需要采取清除危岩体、设置拦石墙或者柔性防护网等手段来阻止崩塌物下落。此外,还特别指出对于泥石流防治,除了修建拦挡坝外,还需要加强上游地区的植被恢复工作以减少水土流失。
再者,关于设计方法的选择上,规范提倡采用科学合理的方法来进行风险评估和技术方案比选。这包括但不限于地质测绘、钻探取样、室内试验、数值模拟等手段。通过这些方法可以获得准确的数据支持,从而制定出更为精准有效的治理方案。同时,还鼓励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如GIS(地理信息系统)来辅助完成整个设计过程,提高工作效率的同时也能增强决策的准确性。
最后,值得注意的是,本规范还特别强调了施工阶段的监督与验收环节的重要性。要求施工单位严格按照批准的设计图纸组织施工,并定期向监理单位报告进展情况。竣工后,由专业机构进行全面检查验收,只有达到合格标准才能投入使用。这样不仅可以保障工程质量,也有利于及时发现并解决存在的问题。
总之,《地质灾害治理工程设计技术规范》DB37/T 3657-2019为从事相关工作的技术人员提供了详细的指导依据,有助于推动山东省乃至全国范围内地质灾害防治事业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