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仿真冰场的技术要求、检验方法、验收规则以及开放条件。本文件适用于各类仿真冰场的设计、生产、安装、验收及运营管理。
Title:Technical Requirements and Operation Conditions for Simulated Ice Rinks
中国标准分类号:S83
国际标准分类号:97.2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37/T 3682-2019《仿真冰场技术要求与开放条件》是山东省地方标准,旨在规范仿真冰场的设计、施工、验收及运营管理。以下将从场地要求、安全设施、运营管理等方面对部分重要条文进行详细解读。
一、场地要求
1. 地面平整度
标准规定仿真冰场的地面应保持平整,表面最大高差不得超过2mm/m。这一要求是为了确保仿真冰板铺设后能够均匀受力,避免因地面不平导致的变形或损坏。实际操作中,施工单位需采用专业设备检测并调整地面,必要时进行打磨或填充处理。
2. 防潮层设置
要求在仿真冰场下方设置防潮层,其厚度不得低于0.5mm。防潮层的作用在于防止地下水汽渗透,保护仿真冰板不受潮湿影响。选择合适的防潮材料(如聚乙烯薄膜)并正确施工是关键,同时需注意接缝处的密封性以确保效果。
二、安全设施
1. 防护栏杆高度
标准指出仿真冰场周围应安装防护栏杆,其高度不应低于1.1m。此规定主要考虑滑冰者的安全,尤其是儿童群体。护栏的设计不仅要满足高度要求,还需具备一定的强度和稳定性,避免因撞击而发生倾倒。
2. 紧急出口数量
至少需要设置两个方向明确的紧急出口,并保证畅通无阻。紧急出口的设计应符合消防规范,标识清晰可见,且在非营业时间也应保持可用状态。这有助于在突发事件中快速疏散人群,保障人员安全。
三、运营管理
1. 日常维护频率
要求每周至少进行一次全面清洁,包括清除冰面杂物及污渍。此外,每月需检查一次仿真冰板的固定情况以及滑动性能是否正常。定期维护不仅能延长设施使用寿命,还能为使用者提供良好的体验。
2. 应急预案制定
经营单位必须制定详细的应急预案,涵盖设备故障、突发事故等情形下的应对措施。预案应经过模拟演练验证有效性,并定期更新完善。一旦发生问题,可迅速启动相应程序,减少损失。
通过以上解读可以看出,《仿真冰场技术要求与开放条件》涵盖了从建设到运营全过程的技术要点,对于推动仿真冰场行业的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各相关方应严格遵守相关规定,共同营造安全舒适的运动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