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黑木耳液体菌种制备的术语和定义、生产条件、工艺流程及技术要求、质量控制与检测方法。本文件适用于黑木耳液体菌种的制备及其相关生产过程。
Title: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Liquid Spawn Preparation - Part 2: Auricularia auricula-judae
中国标准分类号:B46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37/T 3690.2-2019《液体菌种制备技术规程 第2部分:黑木耳》是山东省地方标准,规定了黑木耳液体菌种的制备方法和质量要求。以下是对该标准中重要条文的详细解读。
一、适用范围
本标准适用于以黑木耳为原料的液体菌种制备。明确了标准的应用领域,即专门针对黑木耳液体菌种的制备工作。
二、术语和定义
1. 黑木耳液体菌种:由黑木耳菌丝体在液体培养基中经过发酵培养而制成的菌液。
2. 液体培养基:用于黑木耳菌丝体生长的液体营养物质。
这些术语的定义有助于理解标准内容,确保制备过程中使用的专业术语一致。
三、环境条件
制备场所应保持清洁卫生,温度控制在20℃~28℃之间,相对湿度维持在65%~85%,并配备必要的通风设施。良好的环境条件能够保证菌种的质量和稳定性。
四、原材料要求
1. 菌种来源:应选用经鉴定合格且无污染的黑木耳母种。
2. 培养基成分:包括碳源、氮源、无机盐等,需符合相关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
选择优质的原材料是制备高质量液体菌种的基础。
五、制备工艺
1. 接种:将母种接种到液体培养基中,接种量为5%-10%。
2. 发酵:在适宜条件下进行发酵,发酵时间为5天~7天,期间需定期监测温度、pH值等参数。
3. 收集:发酵结束后,通过过滤或其他方式收集液体菌种。
每个步骤都有严格的操作规范,以确保最终产品的质量和性能。
六、质量检验
1. 外观:液体清澈透明,无沉淀物。
2. 微生物检测:按照GB/T 4789.2的规定进行细菌总数、大肠杆菌等项目的检测。
3. 生长活力:取样后观察其生长情况,应表现出良好的萌发能力和扩展能力。
质量检验环节对于保证液体菌种的安全性和有效性至关重要。
七、包装与贮存
1. 包装材料:采用无毒、无害、耐腐蚀的容器。
2. 贮存条件:置于阴凉干燥处,避免阳光直射,短期可冷藏保存。
合理的包装与贮存措施可以延长液体菌种的保质期。
以上是对DB37/T 3690.2-2019中重要条文的深入解读,希望对从事相关工作的人员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