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园林废弃物堆肥发酵的技术要求、工艺流程、质量控制及管理措施。本文件适用于山东省内园林废弃物的堆肥发酵处理及相关活动。
Title: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 Composting Fermentation of Landscape Waste
中国标准分类号:B50
国际标准分类号:13.03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37/T 3424-2018《园林废弃物堆肥发酵技术规范》是山东省地方标准,旨在指导园林废弃物的资源化利用。以下是一些关键条文的详细解读:
1. 适用范围:该标准适用于以园林废弃物为主要原料的堆肥生产过程中的发酵阶段。明确了标准的应用范围和目标对象。
2. 术语和定义:
- 园林废弃物:指园林绿化过程中产生的枯枝落叶、修剪物等有机废弃物。
- 堆肥:通过微生物作用将有机物料转化为稳定腐殖质的过程。
3. 原料要求:园林废弃物应经过初步处理,去除杂质如塑料袋、金属等非生物降解物质,并确保水分含量在50%-60%之间,这是保证发酵顺利进行的重要条件。
4. 发酵条件:
- 温度控制:堆体内部温度应保持在55℃以上至少3天,这有助于杀死病原菌和杂草种子。
- 通风与翻堆:定期翻堆可以改善氧气供应,促进好氧微生物活动,通常每3-5天翻堆一次。
- pH值调节:初始pH值宜控制在6.5-8.5范围内,过高或过低都会影响微生物活性。
5. 产品质量要求:成品堆肥的有机质含量不得低于30%,总养分(N+P2O5+K2O)含量不低于4%,且重金属含量需符合相关国家标准,以确保其安全性和有效性。
6. 环境管理:在整个堆肥过程中,必须采取措施防止臭气污染及渗滤液外溢,建议设置集水池收集渗滤液并进行处理后再排放。
7. 安全注意事项:操作人员需佩戴防护装备,避免直接接触未完全腐熟的堆肥材料;同时注意防火防爆,在高温条件下尤其要注意安全。
这些条文为园林废弃物的有效管理和资源化利用提供了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持,有助于推动生态循环农业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