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测定山东省固定污染源废气中颗粒物的铜、锌含量的测定方法。本文件适用于山东省固定污染源废气中颗粒物的铜、锌含量的测定。
Title:Shandong Province Fixed Pollution Source Exhaust - Determination of Copper and Zinc in Particulate Matter - Inductively Coupled Plasma Mass Spectrometry
中国标准分类号:X83
国际标准分类号:13.040.3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37/T 3459-2018是山东省地方标准,规定了使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测定固定污染源废气中颗粒物里铜和锌含量的方法。以下是对该标准中关键条款的深度解读:
范围与适用性
标准适用于固定污染源废气中颗粒物里铜和锌含量的测定。它不仅限于工业排放,还涵盖了各种可能产生颗粒物的环境场景。此方法特别适合处理复杂基质样品,确保结果准确可靠。
原理概述
通过采样系统收集废气中的颗粒物,并利用微波消解技术将样品转化为溶液状态。随后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进行分析,基于元素特有的质谱信号强度来定量检测目标金属元素。
样品采集与处理
1. 采样设备:必须使用符合国家相关规定的采样装置,确保收集到具有代表性的颗粒物样本。
2. 样品预处理:采用适当的试剂对样品进行彻底溶解,保证所有待测成分完全释放入溶液中。
3. 质量控制:在每个批次样品中加入至少两个空白对照以及一个标准参考物质以验证整个过程的有效性和准确性。
分析步骤
1. 仪器设置:根据仪器说明书正确配置工作参数,包括但不限于射频功率、冷却气流量等。
2. 校准曲线建立:制备一系列浓度梯度的标准溶液系列,并绘制出相应的校准曲线用于后续样品测定。
3. 样品测量:将处理好的样品注入ICP-MS仪器内进行测量,记录下对应的信号强度值。
4. 数据处理:依据校准曲线计算出未知样品中目标金属元素的具体含量。
结果表示与报告要求
最终测定结果应以mg/m³或μg/g的形式给出,并保留至小数点后两位。同时需要详细记录实验条件、所用试剂纯度等级及所有必要的质量控制信息等内容形成完整的实验报告。
注意事项
- 在操作过程中需严格遵守安全规程,尤其是涉及强酸强碱时更要注意防护措施。
- 定期维护保养仪器设备,确保其处于最佳运行状态。
- 对于异常数据点要仔细排查原因,必要时重复实验直至获得满意的结果为止。
以上是对DB37/T 3459-2018部分内容的重点解析,希望对你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