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集约化穴盘育苗技术中大葱育苗的场地选择、设施设备、基质配制、播种管理、苗期管理及出苗技术要求。本文件适用于山东省内大葱集约化穴盘育苗生产。
Title: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Intensive Tray Seedling Cultivation - Part 3: Welsh Onion
中国标准分类号:B 06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37/T 2663.3-2018是山东省地方标准,规定了集约化穴盘育苗技术中大葱育苗的术语和定义、设施设备、基质要求、种子质量、播种育苗、苗期管理及病虫害防治等内容。以下对部分重要条文进行详细解读。
在设施设备方面,标准要求育苗场所应配备完善的遮阳降温系统、加温系统、喷灌设施以及环境调控系统。这些设施能够确保大葱幼苗在适宜的温度、湿度条件下生长发育。例如,遮阳降温系统可以在夏季高温时避免强光直射导致幼苗灼伤,而加温系统则能在冬季低温时为幼苗提供必要的热量保障。
关于基质要求,标准指出基质应选用疏松、透气、保水性能良好的材料,如草炭土、珍珠岩、蛭石等按一定比例混合配制。这种基质配方可以满足大葱幼苗根系生长的需求,促进其健康发育。同时,基质在使用前需要经过消毒处理,以防止病原菌感染。
种子质量方面,标准强调种子应具备高纯度、高发芽率和良好的活力。这意味着选择优质种子是获得健壮大葱幼苗的基础。通常情况下,种子纯度不低于98%,发芽率不低于90%,并且活力指数要达到一定标准。
播种育苗环节,标准规定每穴播种量一般为2-3粒,覆土厚度约为0.5-1厘米。这样可以保证每株幼苗有足够的生长空间,避免因密度过大造成竞争养分的现象。此外,在播种后要及时浇透底水,并覆盖地膜保温保湿,待幼苗出土后再揭去地膜。
苗期管理包括水分管理、温度控制、光照调节等方面。标准建议保持土壤湿润但不过湿,根据天气变化适时调整灌溉频率;白天温度控制在20-25摄氏度之间,夜间温度不低于10摄氏度;适当增加光照时间,必要时可采用人工补光措施。
病虫害防治是育苗过程中不可忽视的一环。标准推荐采用农业防治、物理防治与化学防治相结合的方法。比如通过合理轮作倒茬减少病源积累,设置防虫网阻止害虫侵入,以及科学施用高效低毒农药控制病虫害发生。同时,还应注意观察苗床状况,一旦发现异常情况立即采取相应措施。
总之,DB37/T 2663.3-2018为集约化穴盘育苗技术提供了全面的技术指导,有助于提高大葱幼苗的质量和产量。严格执行该标准不仅能够降低生产成本,还能有效提升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