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北京市公共场所气象灾害警示标志的设置原则、设计要求、安装规范及维护管理等内容。本文件适用于北京市范围内各类公共场所中气象灾害警示标志的设置与管理。
Title:Setting Specification of Meteorological Disaster Warning Signs in Public Places
中国标准分类号:A90
国际标准分类号:13.20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11/T 1588-2018公共场所气象灾害警示标志设置规范》是一项北京市地方标准,旨在通过合理设置气象灾害警示标志来提高公众的防灾减灾意识和自救互救能力。以下将选取部分重要条文进行详细解读。
适用范围
该标准适用于北京市行政区域内各类公共场所,包括但不限于公园、广场、商场、车站等。这一规定明确了标准的适用范围,确保所有公共场所都能按照统一的要求设置气象灾害警示标志。
警示标志的基本要求
警示标志应具有明显的色彩对比度,以便在各种自然光照条件下都能清晰可见。例如,使用黄色作为背景色搭配黑色文字或图形符号,以达到最佳视觉效果。此外,标志的高度应当适中,便于人们在行走时能够轻松看到。
特定气象灾害的警示标志
对于不同类型的气象灾害,标准给出了具体的设置建议:
1. 雷电:应在开阔地带显著位置设立“雷雨天气,请勿靠近金属物体”等警示语,并附有相应的图标。
2. 暴雨:当预报有暴雨时,应在低洼地区入口处放置“水深危险,请勿涉水前行”的警告牌。
3. 大风:在高架桥下或其他容易受到强风吹袭的地方,需悬挂“大风天气,请注意高空坠物”的提示标志。
设置原则
标准强调了科学合理的布局原则。首先,要根据实际地形地貌以及人流分布情况确定最佳安装位置;其次,考虑到维护方便性,标志材料应选用耐候性强且易于清洁的产品;最后,定期检查更新,保证信息准确无误。
宣传教育功能
除了物理上的提醒作用外,这些标志还承担着重要的宣传教育职责。例如,在学校周边可以增设关于台风防御知识的小型展板;而在旅游景区,则可以通过互动式装置让游客更直观地了解如何应对突发天气状况。
总之,《DB11/T 1588-2018公共场所气象灾害警示标志设置规范》从多个角度出发,为有效预防和减轻气象灾害带来的损失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通过严格执行本标准,不仅可以提升城市整体安全水平,也能增强市民面对自然灾害的信心与准备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