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农业大数据中土地确权的基础代码集的编码规则、代码结构及应用要求。本文件适用于农业大数据领域中土地确权相关数据的采集、处理、交换和管理。
Title:Agricultural Big Data - Basic Code Set - Part 4: Land Entitlement
中国标准分类号:B51
国际标准分类号:35.240.99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37/T 3434.4-2018《农业大数据 基础代码集 第4部分:土地确权》是山东省地方标准的一部分,主要用于规范农业大数据中土地确权相关的基础代码。以下是对该标准中一些重要条文的详细解读:
数据分类与编码规则
# 条文解读
5.1 数据分类
- 内容: 标准规定了土地确权数据应按照土地类型、权属类型、权利性质等进行分类。
- 解读: 这一分类方法有助于建立清晰的数据结构,便于后续的数据管理和分析。例如,通过明确土地类型(如耕地、林地)和权属类型(个人、集体),可以更准确地记录和追踪每块土地的信息。
# 条文解读
5.2 编码规则
- 内容: 编码采用层次编码法,每个层级使用固定位数表示,并且每个层级之间用特定字符分隔。
- 解读: 层次编码法使得编码具有良好的扩展性和可读性。例如,前两位代表地区代码,中间两位代表乡镇代码,后几位则为具体地块编号。这种编码方式不仅方便计算机处理,也便于人工识别和管理。
土地信息编码
# 条文解读
6.1 土地基本信息编码
- 内容: 包括土地面积、形状、位置坐标等信息的编码要求。
- 解读: 对于土地面积的编码,需要精确到小数点后几位,以确保数据的准确性。位置坐标的编码则需遵循国家统一的标准格式,以便于跨系统数据交换。
# 条文解读
6.2 土地权属编码
- 内容: 规定了土地所有权、使用权以及他项权利的编码方法。
- 解读: 土地权属编码是土地确权工作的核心部分。通过对不同类型的权属进行编码,可以有效避免权属纠纷。例如,所有权编码可以区分国家所有、集体所有和个人所有等不同情况。
数据交换与共享
# 条文解读
7.1 数据交换格式
- 内容: 明确了数据交换时应采用的文件格式及数据结构。
- 解读: 统一的数据交换格式有助于实现不同系统之间的无缝对接。例如,推荐使用XML或JSON作为数据交换格式,这些格式易于解析且支持复杂的数据结构。
# 条文解读
7.2 数据共享机制
- 内容: 提出了数据共享的原则、权限管理及安全措施。
- 解读: 在数据共享过程中,必须严格遵守相关法律法规,保护数据主体的隐私权。同时,建立完善的权限管理体系,确保只有授权用户才能访问敏感数据。
结语
DB37/T 3434.4-2018标准为农业大数据中的土地确权工作提供了详细的指导和技术支持。通过合理运用本标准中的各项规定,可以提高土地确权工作的效率和质量,促进农业现代化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