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玫瑰野生种质资源鉴定评价的技术要求、方法和流程。本文件适用于玫瑰野生种质资源的调查、收集、保存及评价工作。
Title: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 Identification and Evaluation of Wild Rose Germplasm Resources
中国标准分类号:B 46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37/T 3003-2017《玫瑰野生种质资源鉴定评价技术规范》是山东省地方标准,主要用于指导玫瑰野生种质资源的科学鉴定与评价。以下将对标准中的一些重要条文进行详细解读。
术语和定义
标准首先明确了“玫瑰”、“野生种质资源”等基本概念。“玫瑰”是指蔷薇科蔷薇属植物中具有观赏价值或经济价值的种类;“野生种质资源”则指在自然状态下生长的未经过人工驯化的玫瑰资源。这些定义为后续工作提供了明确的研究对象范围。
鉴定内容
标准规定了玫瑰野生种质资源鉴定的主要内容包括形态特征、生物学特性、生态适应性等方面。其中,形态特征涵盖了植株高度、叶片形状、花色、花瓣数等多个指标;生物学特性关注开花习性、繁殖方式等;而生态适应性则评估其耐寒性、抗病虫害能力等环境适应能力。
评价指标体系
建立了一套完整的评价指标体系,该体系由多个一级指标组成,每个一级指标下又细分若干二级指标。例如,在形态特征这一大类下,具体设有花径、花期、叶片大小等具体项目。这样的分级设置有助于更全面地反映玫瑰野生种质资源的特点。
数据采集方法
对于各项指标的数据采集方法做出了明确规定。比如通过直接测量法获取植株高度、花径等物理量数据;采用观察记录法记录花色变化过程;利用实验检测手段测定某些化学成分含量等。这些科学严谨的方法确保了数据的真实性和可靠性。
结果分析与报告编制
要求根据收集到的数据进行综合分析,并形成书面报告。报告应包含基本信息介绍、鉴定结果总结以及建议等内容。此外还强调了报告编写过程中要保持客观公正的态度,避免主观臆断。
以上是对DB37/T 3003-2017部分重要内容的简要解读,希望对从事相关工作的人员有所帮助。本标准不仅适用于科研机构开展研究活动,也为园林绿化部门选择适合当地条件的玫瑰品种提供了参考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