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建筑施工企业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体系建设的术语和定义、基本要求、风险点确定、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风险分级管控及持续改进等内容。本文件适用于山东省内建筑施工企业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体系的建设与实施。
Title:Safety Production Risk Grading Control System Details for Construction Enterprises
中国标准分类号:P61
国际标准分类号:13.10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37/T 3015-2017《建筑施工企业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体系细则》是山东省地方标准,旨在规范建筑施工企业的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工作。以下选取了部分重要条文进行详细解读。
4.2 风险点排查
此条款要求企业全面、系统地排查生产活动中的风险点。具体来说,企业应将所有与施工相关的场所、设备、设施及作业活动全部纳入排查范围。例如,在施工现场,不仅需要关注主体结构施工,还应包括脚手架搭设、起重机械操作等高风险环节。同时,企业需定期更新风险点清单,确保其完整性和时效性。
5.1 风险辨识方法
本条款强调采用科学合理的方法进行风险辨识。推荐使用的工作危害分析法(JHA)和安全检查表法(SCL)。对于复杂工序或新工艺,则建议结合专家经验法。例如,在进行模板支架搭设时,通过JHA对每一步操作可能存在的危险因素逐一分析,并记录可能导致事故的原因及其后果。这有助于提前发现潜在隐患并采取措施加以控制。
6.2 风险等级划分
根据本条款的规定,风险等级按照发生可能性和严重程度分为四个级别:重大风险、较大风险、一般风险和低风险。其中,“重大风险”指一旦发生事故将会造成多人伤亡或者巨大经济损失的情况。企业在实际应用中应当严格按照标准给出的风险矩阵来确定每个风险点的具体等级,并据此制定相应的管控措施。
8.1 培训教育
为保证全体员工都能有效执行风险分级管控体系,本条款特别提出要开展针对性培训。培训内容应涵盖风险识别、评估以及控制的基本知识,同时还要让员工了解自己岗位上存在的主要风险及其防范对策。此外,对于特殊工种人员,如电工、焊工等,还需接受专门的安全技能培训,并取得相应资格证书后方可上岗作业。
附录A(资料性附录)风险分级管控体系建设流程图
该流程图直观展示了从建立组织机构开始直至持续改进整个过程中各阶段的主要任务。首先由高层管理者成立领导小组负责总体协调指挥;接着各部门分工合作完成风险点排查、辨识等工作;然后依据结果划分风险等级并落实管控措施;最后通过定期评审不断完善体系。这一过程体现了闭环管理理念,有利于提高工作效率并确保效果持久稳定。
以上是对DB37/T 3015-2017中几个关键条款的深入解析。希望这些信息能够帮助您更好地理解和运用该标准,在实际工作中发挥指导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