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花生品种(系)抗茎腐病田间鉴定的技术要求、试验设计、调查方法、抗性评价及结果分析。本文件适用于花生品种(系)对茎腐病抗性的田间鉴定和评价。
Title:Technical Specifications for Field Identification of Stem Rot Resistance in Peanut Varieties (Lines)
中国标准分类号:B 61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37/T 3399-2018是山东省地方标准,规定了花生品种(系)抗茎腐病田间鉴定的技术要求。以下对其中的关键内容进行解读。
在环境条件方面,标准要求试验地应选择具有代表性的花生种植区域,土壤类型、肥力水平和耕作方式等应与生产实际相一致。同时,田间试验设计需遵循随机区组设计原则,重复次数不少于三次。
关于接种方法,标准推荐采用自然发病和人工接种相结合的方式。自然发病需要设置对照区和待测品种区,而人工接种则要确保接种量适宜,通常每株接种种装菌液10毫升左右,并且要在花生苗期进行。
对于病情调查,标准指出在发病高峰期应对所有植株进行全面调查。具体指标包括发病株数、发病面积百分率以及病害严重度分级。其中病害严重度分级采用五级制,从无病到全株枯死依次为0至4级。
最后,在结果评价上,标准提出了综合抗性指数的计算公式,即综合抗性指数=(对照区发病率-处理区发病率)/对照区发病率×100%。根据该指数值大小将抗性分为高抗、抗病、中感、感病四个等级。
这些内容构成了DB37/T 3399-2018的核心框架,旨在通过科学合理的田间试验流程准确评估花生品种的抗茎腐病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