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奶牛繁殖相关的饲养管理技术要求,包括繁殖管理、发情鉴定、人工授精、妊娠诊断及空怀牛管理等内容。本文件适用于北京市范围内奶牛场的繁殖管理。
Title:Technical Specifications for Dairy Cow Breeding Management - Part 2: Reproduction
中国标准分类号:B46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3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11T 150.2-2019奶牛饲养管理技术规范 第2部分:繁殖》是北京市地方标准,对奶牛的繁殖管理提出了具体要求。以下选取几个关键条款进行详细解读。
首先在繁殖年龄方面,标准规定后备母牛初次配种时的日龄应不低于410日龄体重不低于380kg。这一规定旨在确保母牛具备足够的身体条件来承受妊娠和分娩过程,避免因过早繁殖导致母牛健康受损或生产困难。
其次关于发情鉴定频率,标准要求每天至少观察两次。这是为了及时发现母牛的发情征兆,提高配种成功率。通过频繁观察可以更准确地把握最佳配种时机,从而提高受胎率。
在人工授精操作上,标准强调操作人员需经过专业培训并持证上岗。这不仅是对操作人员技能的要求,更是保障人工授精效果的重要措施。只有熟练掌握操作技巧才能减少对母牛造成的损伤,提高受胎率。
对于胚胎移植工作,标准提出供体牛的选择、处理及移植手术等各个环节都必须严格遵循相关规程。胚胎移植是一项技术含量极高的工作,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问题都会影响最终结果,因此需要全程规范化管理。
此外标准还特别提到繁殖记录的建立与保存。完整的繁殖档案包括但不限于母牛的基本信息、配种时间、受胎情况等内容。这些资料对于评估繁殖性能、制定改进措施具有重要意义。
总之,《DB11T 150.2-2019》从多个角度为奶牛繁殖管理工作提供了科学指导,有助于提升奶牛场的整体生产水平。各养殖场应严格按照标准执行各项操作,不断优化饲养管理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