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北京市春玉米生产的术语和定义、产地环境、品种选择、播种、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收获与贮藏等技术要求。本文件适用于北京市区域内春玉米的生产活动。
Title: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Spring Corn Production
中国标准分类号:B 31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01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11/T 085-2019《春玉米生产技术规程》是北京市地方标准,规定了春玉米从播种到收获的全过程技术要求。以下是对该标准中关键内容的解读。
一、品种选择与种子处理
标准要求选用适合当地生态条件且通过审定的优良品种。种子纯度应不低于98%,净度不低于97%,发芽率不低于85%。播种前需晒种1-2天,并用种衣剂包衣处理,以预防病虫害。
二、整地与施肥
土壤耕翻深度应在20-25厘米之间,要求土壤细碎、平整。基肥施用量为每亩施有机肥2000-3000公斤,氮磷钾复合肥40-50公斤。追肥分两次进行,拔节期和大喇叭口期各一次,每次施尿素15-20公斤。
三、播种
适宜播期为日平均气温稳定通过10℃以上,一般在4月中下旬。采用机械精量播种,行距50-60厘米,株距20-25厘米,播种深度3-5厘米。每穴播种3-4粒,确保全苗。
四、田间管理
苗期要及时查苗补苗,保证均匀分布。拔节至抽雄期要保持土壤湿润,防止干旱。抽雄后注意防治玉米螟等害虫,可采用生物农药或物理方法诱杀成虫。
五、收获
当籽粒乳线消失、基部黑层出现时即可收获。收获后应及时晾晒,使籽粒含水量降至13%以下入库保存。
六、其他要求
种植户应建立生产档案,记录农事操作情况。鼓励使用节水灌溉技术和机械化作业,提高生产效率。
以上内容为DB11/T 085-2019的核心技术要点,种植者应严格遵循这些要求,以实现优质高产的目标。